在伊闕龍門之戰後,他跟隨“白起”克魏城六十一座;隨後攻克魏國前線重鎮垣城;緊接著光狼城之戰,斬趙軍三萬;後在鄢郢之戰一舉攻破郢城與楚別都鄢城,重創數十萬楚軍;然後是華陽之戰斬獲魏趙聯軍首級十三萬,溺斃趙卒兩萬;陘城、野王之戰斬首五萬,克十城……
漸漸的,他從一名初入戰場的牛犢,也變成了殺人如麻的冷麵屠夫。
至少在這個幻境世界中,他的兇名並不比白起弱多少,他麾下計程車卒這些年來,斬首也有二十萬左右了。
在張機的心中,這些首級,似乎已經不再代表著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被奪去,而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和軍功。
而這裡,將是他在這個世界的最後一次屠戮。
因為,這裡叫作長平。
白起接納了四十五萬趙軍的投降,但多年來的征戰,尤其是五十餘萬的秦軍在前線與四十五萬趙軍交戰三年,使得秦國的國庫中糧草儲備蕩然無存。
否則,昭襄王也不至於將一路壓著廉頗打的王齮替換了。
而國內無糧,放走這四十五萬趙軍回國,便意味著這一戰的勝果僅限於上黨和野王的城邑。
這對於秦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秦國多年前就確立了“攻人”的國策,放跑這四十五萬手無寸鐵的趙軍,無異於放虎歸山。
等他們回到趙國,便又是一支四十五萬的大軍。
若是不放,秦國根本養不起這四十五萬人,而且他們的家眷都在趙國,誰也不能保證他們來日會不會串通趙國反戈一擊,陷秦軍於死地。
而且無論放與用,秦軍計程車卒都會產生不滿。
他們在長平苦戰三年,艱苦度日,便是為了軍功。
這些趙軍的首級,便是軍功,否則外出三年的他們如何養活家小。
只是,幻境世界的“白起”似乎完全沒有猶豫,也並未等待昭襄王的那一副“人”字圖,便下令作為副將的張機親自調動五十餘萬秦軍,秘密包圍放下武器的趙軍。
一場屠殺在夜間拉開了序幕。
數不清的火矢被射入了趙軍的營帳之中,火焰點燃了他們的營帳,被烈焰纏身的趙軍降卒哀嚎著跑出營帳,旋即便被一波箭雨射成了刺蝟。
雖然有人僥倖躲過了箭雨,試圖衝向秦軍拼死一搏,卻也只是徒勞。
趙軍降卒斷糧四十六天,雖然在投降後暫時得到了秦軍糧草補充,進食了幾日,卻也難以恢復那長期飢餓所導致的虛弱身軀,再加上手無寸鐵,大多數都被秦劍和戈戟所斬殺。
而這,只是趙軍的其中一個營地。
為了防止趙軍降卒生亂,四十五萬趙軍被分割成了十餘個營地,
王齮、蒙驁等其餘裨將、都尉都分別負責了幾處趙軍營地。
不知不覺,天已然亮了,陽光揭開了那一抹血腥的畫面,將那遍地屍骸展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屠殺過後,張機做主留下了二百四十餘名年幼的趙卒回去,並給予了他們足夠的口糧。
但那並非是出於善心,親自調軍屠殺了四十五萬降卒的張機,又會有幾分善心?
不過是希望藉助那二百四十餘名已然被嚇破膽的趙軍幼卒將秦軍的恐怖傳入趙國,讓恐懼席捲上黨剩餘的幾座城邑罷了。
在那二百四十餘名趙軍士卒離去後五日,秦軍經過了數日休整,向著上黨剩餘的幾座城邑進軍。
恐懼瀰漫在上黨城內,留守在上黨的趙軍與曾經的韓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之中,紛紛丟盔棄甲逃離上黨,上黨的百姓亦然。
秦軍輕易地攻克了上黨城,這一次沒有“白起”陪伴,在長平之戰後染病的“白起”已經回到了咸陽,如今的大軍是他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