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產生任何波動,只是淡然漠視著前方的場景,看著一名名秦軍士卒割下已經戰死的敵軍士卒首級的血腥場景。
他未曾說該如何處置這些降軍,他將選擇權交給了王齮,他相信就算是為了部下,王齮也會交出一份令他滿意的答卷的。
戰國時期,降兵是各國最為頭疼事情。
敵方士卒請降,若是不納,便有趕盡殺絕之意,難免會引起敵軍奮起反抗,也會招來罵名。
若是接納,那如何安置降卒便成了另一個問題。
收而用之,但這些人畢竟不是本國人,就連為自己的母國而戰都會輕易請降,更何況是為昔日的敵人戰鬥?
而且,這些士卒的家人都在母國。
戰國時期禮崩樂壞,早已不是春秋時期那個會主動釋放已經歸降他人的降軍家屬。
如此一來,這些降兵更加不可能忠心,不在兩軍交戰時倒戈相向都算是知恩圖報之輩了。
而若是收而不用,則是白白浪費糧草,還要調撥人馬看管降軍。
故而,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降軍都會在戰後被釋放歸國。
然而對於歸國的本國降軍,這些國君和將軍們也會感到糾結和苦惱。
若是懲罰吧,畢竟這些人心心念念不忘母國,最終選擇了歸國。
若是不處罰吧,這些人又的的確確投降了敵軍,不罰難以服眾安心。
畫面再一次轉換,白起的聲音如魔音般迴盪在張機的腦海中。
“攻其地而不傷其人,下乘之道也。”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然而本君觀之,征戰之道,首在攻人。”
“攻城略地而未傷其人,予敵喘息之機,週而復始,戰無盡頭。故毋獨攻其地而攻其人,攻人,毀其軍力,方能傷其國力之根本,所若遇敵軍,毋懷憐憫,當殺……”
“無赦!”
白起森然的聲音迴盪在張機的腦海中,張機在白起繪聲繪色的教學下,彷彿是在認真地聽講著,吸收並理解著白起教導的兵法要義。
但周天星斗大陣中的北冥子和東皇太一卻面露凝重。
他們看不見白起教授張機兵道的場景,但他們卻能清楚地觀察到,那些怨氣在空氣中組成了一道道奇怪的符號和文字,並且正在一點點試圖從眉心處鑽入張機的體內。
而且,張機的目光隨著怨氣進入眉心處而逐漸變得越來越渙散。
若是說,剛剛站在張機面前與其交談之人是白起,那麼一個亡魂如此做,有可能是為了什麼?
或者說,張機身上有什麼值得已死之人看重或者說貪圖?
下一刻,二人對視了一眼,似乎想到了一種可能性。
除了重返人間,還有什麼能令已死之人動心的!
白起貪圖的,是張機的肉身!
他這是要奪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