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階層不恥。
透過稅之一事積累了財富,世家不會平白拿出錢鈔分與農戶百姓,但他們會擔當、遮掩一部分家鄉百姓的稅資。
同時也能發展地方,建設家鄉,便是所謂的照護鄉人,也是對自身財富、聲望、實力的積累完善。
承擔與不承擔,承擔的多少,就導致了某些地方的百姓富裕,某些地方的百姓貧窮,某些地方的百姓逃荒。
同樣,民間對世家的推崇尊敬,也並非無厘頭的弱智低能。。。
世家寒門之後,便是所謂豪族、大族。一群被劉秀改造過的社會群體。
他們跟寒門的最大區別在於私有田產多少有無,他們區別庶民的地方在於家中有較大規模的經商販賣活動,也就是種地之外的財路。
他們善於經營,不同程度鋪設出自身經營網路,但各種稅收應繳盡繳,家裡買個奴僕,招個門客佃戶之類,人頭稅都要翻倍。
國家、地方的官員都喜歡他們。若是遇到一些不上三的主,分分鐘從他們身上割層肥油。
東漢社會氛圍從不刻意提倡經商,但經商之人從不稀缺。地是死的,商是活的,走商到底比種地多賺。
但面對上層他們非常弱勢,所以他們大多也非常執著自家在民間的名譽聲望。
因為經歷過血的教訓,他們發現,除了鄉親爺們,已經沒人能給他們真正的護持了,而他們想完成階層跨越,也同樣離不開民間的聲譽聲望。
商人不劣,事出有因。
到了庶民就沒什麼說了,有大漢戶籍,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以村落為基礎,以家族為中心。
期待後輩中出現跨越階層之人,不過比較大的可能是抱團生活,當族中出個善於經營之人時,大家圍著他成為大族。
而這些階層之外,還有一種比較高階的存在。那便是擁有大規模經營商隊,或者收攏了大量大族豪族的世家。
豪門世家,各種有錢,極端重視名望,為名死,為名亡,各種腰粗,不解釋。
由線成環,環環相扣,最終形成一個豐滿立體的社會形態,由庶民至皇帝,各自都有各自屬於‘人’的定位。
或許其中少不得齷齪,但東漢從來都不單薄簡陋。
有糟粕,也有精華。
至於東漢末年的大漢皇室,沒啥說的,取其糟粕,去其精華,牛逼無極限,玩出個民不聊生,天下大亂,基本無法避免。
如今劉滄想要東山飼畜,若說蕩事省錢,還真輪不到村裡出頭。
有蔡邕在後面站著,只要吃苦耐勞,自然會有積蓄。
而同樣也是因為蔡邕,如果劉滄守村裡規矩,給村裡分利,那已經完全不是跟村中互利互惠,相互依存。
村中是要記他的好,傳他良名,助其增長名望的。
族老臉色有點發黑,心裡有點憋屈,這娃子,翅膀是要硬咯。。。
“行吧,想折騰你就折騰看看,村人誰敢給你添亂,老夫定會嚴懲。若是需要人手,跟老夫知會一聲,老夫自會給你尋些把式好的。”東村族老思索片刻,對劉滄說道。
憋屈歸憋屈,但怎麼說也是咱鄉里的娃子,更何況跟自家有親,傳他之名也不虧本。族老心態卻是逐漸平緩下來。
“哈哈,某現在可沒餘錢尋人幫手。”眼看事情說定,劉滄樂道。
“只要肯下力,餘錢早晚會有。若遇事急,儘管開口,老夫給你記著便是。”族老沉聲,此時兩人氣氛倒是和諧。
“謝族老關心,某先折騰看看。樓桑鄉勇也不可能總讓他們圍著我家小院打轉。”劉滄笑道,族老臉色再次一變。
‘該死,忘了這茬。不行,好事不能全讓樓桑佔盡,還需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