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道二十八年,英華第一條民用鐵道建城,由龍門經奉賢到吳淞,全長五十公里,由此英華拉開了鐵道建設時代的大幕。但**並未很快到來,畢竟還得解決一系列問題,包括運營排程,機車和車廂試驗以及車站和配套設定的建設。
直到三十六年,在這條鐵道上積累了豐富經驗,才又建成北京到塘沽,龍門到鎮江,武昌到南陽的鐵道。而嶺南這邊,因為早期水路和直道建設成熟,一直沒覺得鐵道有多大好處,直到幾條鐵道顯露出巨大效益,這才心急火燎地上馬。
“一個半時辰就能到廣州城裡,每天三班,票價每人一兩二百文,貨物按大小計價……”
再看到這樣的告示,忐忑之心瞬間消散,比馬車快而且便宜,而且報紙早說過,坐火車可比坐馬車舒坦多了,三人馬上統一了意見。
“正好看看這幾年裡南京又有什麼大變化……”
鍾三日這麼尋思著,現在的南京包括香港、東莞、廣州、番禹、佛山五縣,是整個嶺南的心臟,人口足足**百萬。這幾十年來,城鎮日新月異,工廠林立,人馬川流不息,與過去千年的情形完全不同了。
香港火車站在大鵬,三人運氣很好,買到了最近一班的火車票,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進了如拆了牆壁的長長站臺裡,望著粗黑的鐵道搭在枕木上,以碎石為底,向左右無盡延伸,鋪出一條直直大道,縱然三人在英華國中也算是見了大世面的人物,也不約而同地喲嗬了一聲。
等蒸汽機車頭轟鳴著緩緩駛來時,碼頭上數百人不約而同地朝後退去,都是一臉震撼之色,幾個有經驗的老乘客立在石磚上所劃的黃線外,鄙夷地掃了這群鄉巴佬一眼。
通體黝黑的高大車頭帶著煙囪和巨大車輪,拉著八節車廂停了下來。兩節客車,六節貨車,車廂都錮著鐵條,區別只是客車有玻璃窗,貨車沒有,上貨的同時也在上人。鐵道剛開,乘客大多數都是商人,都如鍾三日等人一樣,帶著大批貨物。鍾三日等人覺得票價便宜,一般老百姓卻還坐不起。
上了車廂,靠著窗戶兩條簡陋通凳,這也是馬車格局,大家都習慣了,可這空間卻比馬車寬敞得太多。趁著還沒開車,鍾三日等人就跟左右前後的乘客攀談起來,這個時代跟舊世都還一樣,出門在外,人之間都會親切許多。
“鐵道事業就該收歸朝廷!”
“朝廷怎能隨便與民爭利!?”
聊什麼呢?當然就是聊天下大事了,中國人也格外喜歡談政治,張嘴就是大格局。剛聽人說到宰相宋既突發重病,向皇帝遞交了辭呈,政事堂和兩院正為接任人選而鬧了起來,車廂某處就傳來了爭論聲。RQ!!!
第九百九十七章 獅虎之爭,血肉何處
() 若是一般人爭論倒也罷了,可這兩人開口直奔要害,有事例有論據,還帶出了一些一般人所不熟知的內幕,頓時吸引了眾人。當他倆的伴當道出身份時,連鍾三日都扯長了耳朵,全神貫注地聽著。
這兩人一個是工部鐵道署廣東轉運曹的官員,一個是東莞縣院的院事。前者當然主張鐵道事業歸朝廷,後者則堅決反對。
鐵道事業初生,不僅技術依舊在摸索中,建設和運營方式也還不成熟。目前的作法是政事堂提領工部專管,統攬規劃,工部負責招標建設,地方輔助支援。而建設資金則由多個渠道構成,既有朝廷財政,也有地方財政,還引入各項民間資本。建第九百九十七章 獅虎之爭,血肉何處好後的鐵道暫由工部鐵道署下轄的路局經營,收益也歸中央和地方財政,民間資本都以它項優惠償利。
這種接近於“官辦官營”的狀態顯然不太正常,有段國師和一大幫知識分子重新整理明清變際歷史,審視儒法社會權力結構的思想共識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