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這個辦法有幾分可行性,咱們去試試!”
===============================
註明一下:這裡的小餅就是月餅的前身。
中秋節的說法是到宋太宗當皇帝的時候才有的(這一點下一節也會提到),北宋初期的中秋節還沒有明文規定為“中秋”。那個時候有叫“仲秋節”、“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團圓節”、“女兒節”、“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等等很多種。
當時,北宋的皇宮裡吃的是宮餅,民間吃的是小餅、月團,這些中秋節特製的餅類又被稱為“荷葉”、“金花”、“芙蓉”等,製作方法非常精巧。
()
在本節中,我提到以做糕點的手法融入小餅的工藝中,讓小餅多了份鬆軟,這是我自己瞎想的,沒有任何依據……咳!看官們看看也就罷了啊~
如此~
下週再見嘍~
第56章、重疊淚痕緘錦字(2)
中秋節的起源很多,但正式明文規定中秋節為節日卻是在北宋太宗年間,當時宋太宗在京城開封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的正中,屆時萬民同慶,舉國同事。
而芄蘭所在的開寶九年,雖還是太祖年間,中秋這一天還未被列入節日,但在民間,這一天的活動卻相當的多。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又因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自古便有少女在中秋月圓之時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洛陽城內到處都懸掛起了精巧的燈籠,有幾處城門前豎起了十來丈高的燈架,上裹金銀織錦料,裝飾著萬盞彩燈,遠遠看去如海市蜃樓般美妙。
芄蘭與秋菊喬裝成普通少婦模樣混在人群中一路行來,看到如此燈景情不自禁地感嘆了一聲。難怪秋菊會提議出來,沒想到城裡居然這麼熱鬧,就算自己是個“囚犯”,今天也算得到特赦了,方才她們去找徐姑姑居然沒受到半點阻撓,只不過——
芄蘭側目覷了一眼緊跟在後的幾人,無聲笑了一下。
這幾人是徐姑姑以保護名義派遣而來,究其底也不過是“看守”,不過她實在想不通徐姑姑為什麼答應讓她出宮?徐姑姑完全可以拒絕她才對,畢竟是皇上下了令將她禁在洛陽宮,徐姑姑怎麼會冒險讓自己出宮呢?她不怕自己趁機跑了嗎?若不是皇上曾對徐姑姑有過某些交待,那便是徐姑姑對於看顧自己有絕對的把握。
“王——夫人,前面有家賣鏽線的店輔,您要去看看嗎?”
芄蘭失笑,“王夫人?你沒事給我改什麼姓?”見秋菊一臉羞愧,她斂了笑,“走吧。”拉過秋菊擠過人群,餘光瞟一眼身後奮力排開人群想跟上的宮人,掩嘴輕笑,攬著秋菊進了那家名為水雲間的店輔。
一入門檻,寬敞的大堂內,左面是依大小擺著以各色絲線鏽制的布匹,花色繁多,令人應接不暇,右面則是各種手工編織的同心結吉祥結等等成品樣品,五顏六色非常搶眼。
“夫人,您要做什麼的絲線?奴婢找掌櫃的過來可以嗎?”
“我想編一個同心結。”芄蘭拿起一個紅色同心結的樣品,微微一笑,“秋菊,你讓掌櫃的幫我取紅、黃、粉三色,線款就與這個一樣。”說著,將手中的樣品遞給秋菊,看著她去找掌櫃的取線,芄蘭回身沿著貨架緩步踱著瀏覽其他編織品,未曾發覺店中一店小二正悄悄向她靠近。
“夫人,本店內堂還有些花色特殊的樣品,您要不要進去瞧瞧?”
聽聞有人出聲,芄蘭轉頭看去,見一年輕店小二帶著笑容看著她,便回以微笑答道:“不用了,謝謝。”她只會編簡單的同心結,何況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