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小曲,面帶笑容。
劉宇浩淡淡一笑,道:“他想跑?能往哪跑?”
藤軼手握方向盤目視前方所以沒有看到劉宇浩嘴角的冷笑,擔憂道:“我和施誠接觸了一會,那個人忒老實,恐怕不是姚四兒的對手。”
劉宇浩這次是真樂了,擺弄著手裡的玉跪人說道:“施誠的確老實巴交,可他那個堂哥不是省油的燈呀,別看施保腿瘸了,可他要是想對付姚四兒,十個姚四兒也不是他的對手。”
施保恐怕再想不到,劉宇浩竟對他做出如此高的評價。
藤軼點點頭,覺得劉宇浩的話有理,打趣道:“古代人也真是想不開,什麼東西不好弄,非要死了以後還搞這麼一大堆爛也爛不了的玉器陪葬,結果落了個被人挖墳掘墓。”
“你懂啥,玉文化對人類宗教信仰的影響可以說是圖騰崇拜文化的延伸,絕對不是你小子想象的那麼簡單。”
劉宇浩無奈搖搖頭,瞪了藤軼一眼。
古人對玉的理解,首先是從古代人對自然、天地、環境的神奇力量的不可捉摸到作為神來頂禮膜拜,進而轉變為宗教觀念的。
在原始社會,由人的死亡及喪葬開始,逐漸產生了萬物有靈的思想。最終導致了原始宗教的誕生。其最早的表現形式是圖騰崇拜;另一種原始的表現表示式就是巫術,後來逐漸演化成一種禮制。
當各種宗教在我國形成的時候,無論是道教、儒教、還是佛教,都認為神靈的玉會給人以智慧和力量,使人平安地度過一生,所以在玉器中出現了避邪、鎮宅、護身等功用的獨特文化景觀。
藤軼訕訕一笑,撇嘴道:“那倒是,沒得怕拉屎就不吃東西,是不是這個道理?”
“呃。。。。。。哪跟哪呀,亂說!”
劉宇浩頓時滿頭黑線,苦笑道:“古人云:‘玉入其國則為國之重器,玉入其家則為傳世之寶,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其要表達的意思是家中擁有美玉,邪氣不可入侵,而身上佩帶一塊美玉,便會增添一份自然力量。”
早在八千年前古人就已經有了這種特殊的葬玉習俗。
據劉宇浩上學時的記憶,現在位於內蒙古的興隆窪遺址,便是古代玉器最早的文化遺存,正是在這裡,專家發現了出土年代最早的葬玉。
古人認為,玉器是大自然饋贈的寶物,它凝結了天地的精華,把玉片覆蓋在人體的不同部位便可以追求死後的屍身不朽,在佩玉之風盛行的漢代,古人賦予了玉器另一種特殊的功能。
今天,在潘家園的那些經營古玉店的裡,人們會選購一件玉器佩掛在身上,或許他們有的是出於裝飾的喜好,有的是為了寓意吉祥,但還有一些人,他們佩戴玉器的目的卻是基於一種驅災辟邪的心理暗示。
在玉文化的傳統中,驅災避邪的理念非常奇特,而它的淵源,則是來自於漢代先人一種獨特的玉器風尚。
劉宇浩拿出幾件小巧玲瓏的古玉,道:“漢代的先民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認為天然的玉石凝結了天地的精華,人死後,只要把玉器覆蓋在屍體的表面,便可以保佑屍身不朽,靈魂昇天。”
就是在這樣的信仰下,漢代玉衣才會應運而生,人們用人體做模型,把上千塊玉片連綴起來,做成玉製的衣服套在死者的身上。在這樣周詳而嚴密的防護下,他們堅信,即使是在令人畏懼的地下世界,依然可以享受生前的榮華富貴。
而這種玉能使人不朽的理念,逐漸地便賦予玉器驅災避邪的內涵,它的影響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如果說玉的祭禮、鎮宅功能是古代先民圖騰崇拜的結果;那麼,避邪、護身功能可能就是心理作用了。
因佩玉而免遭意外之禍,這可能純粹出於偶然,也可能確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但無論如何,玉可以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