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而光明顯現,呈現出無限空曠的境界。進入了這種狀態就“守中”了,也就得道、悟道了,明心見性了。這時才知道“道”本來就是“中”,無所謂守不守。“守”是迴歸本源的過程,不“守”是本來如是的面目。達到“守中”了,就不需要語言、文字的表白和交流了。所以,老子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但要明白沒有語言、文字的交流,我們就無法啟蒙,“文字般若”是必要的。《金剛經》講,“譬如筏喻”,作為工具而已,要從語言、文字、識念思量中認識道的“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真空妙有狀態,那是搞不清楚的。只有“守中”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時,才能徹底了悟道本具有的面目。否則,“多言數窮”,我們認識不了“橐龠”所比擬的天地之玄妙和宇宙本源之狀態。

“守中”的中道觀,是儒釋道聖人的共同心法。老子的中道觀特別突出,從“中”的狀態和屬性,從非極性的“中”到極性的“中”,從聖人的“守中”到凡夫“失中”,以及如何把持“中”,駕馭“中”,講得非常詳細。

從本體論“中”,老子從象數上將“中”抽象為“一”,凡老子說的“一”都是對“中”的抽象表達。“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裡的“一”是描述非極性道體“中”的屬性,“不見”(夷)、“不聞”(希)、“不得”(微),才是究竟“中”的感官感受。“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無上無下,不皦不昧,無名無物,無狀無象,無前無後,這是老子對非極性“中”用否定式的肯定表達,也是道體“中”屬性的抽象觀念。“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常”是“中”屬性的狀態表達,其意為不生不滅,不變不異。“不知常”等效於“不守中”。“不守中”,當然走極端極化(兇),物極必反,受“損有餘而補不足”規律的制約。(俗言稱報應),當然果報亦“兇”。“知常”“守中”了,必然是“容”、“公”、“全”、“天”、“道”、“久”的狀態和屬性。“容”,從道體講,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是周遍法界,不動周圓之意;從心態來講,心胸寬廣包攬宇宙,量周沙界,大肚能容。“容”了必然“公”,“公”是究竟一相,平等本際,無二無別,大公無私,不偏不頗。“全”則無所不到;“天”則自然無為,“道”則本來如是;“久”則無窮無盡。“容”、“公”、“全”、“天”、“道”、“久”,都是非極性“中道”屬性的描述,它將適用任一層次的非極性狀態和屬性。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是老子對隱極性的非極性“中”的描述。由非極性的“道”轉變到隱極性的非極性“一”,老子稱為“道生一”。這個“一”是陰陽平衡未分判的狀態,是極性世界萬事萬物本源的“中”態,由此“中”態演化了極性世界的一切。這正是儒家講的“喜怒哀樂之未發”的狀態,象數稱為太極。亦是佛家講的“藏識”的三細態。有了隱極性,則必然內部極性產生互互動感(衝氣),太極圖是再形象不過的圖式表達了。它是一切極性世界“沖和”的模式,也是一切極性事物的全息圖。老子講的“守中”最主要的機制、原理、方法都以此“中”為標準,也以此“中”為修道迴歸的關鍵。

“昔者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這裡老子講的“一”,正就是隱極性的非極性的“中”之屬性。從“天”、“地”、“神”、“谷”、“萬物”、“侯王”等一切極性世界的極性事物中,如果能保持“一”的“沖和”狀態,必然陰陽二氣混融,不會分判成顯極性而走極端。於是處於“

最新小說: 遊戲女尊 一天一模擬,硬控亂世一百年 穿越00後動漫融合的世界 網遊:從被逼女裝到自願女裝 請叫我腐爛 網遊之大陸征服 SAN值歸零後我成了高危BUG 寶可夢真實 畫渣又怎樣?我靠神筆一路躺贏 文明:從不死族到太空死靈 我不是賤聖 我成了二週目BOSS 王者:執掌AG,我是抽卡冠軍! 開局選擇亡靈:我有ss級天賦 虛空拼圖 高達SEED之最後的歸宿 召喚萬界軍團 業餘裡踢出來的國足超級後衛 DNF:求你別搞事,我們真服了 注視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