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聯合,因為他們的罪惡目標是相同的,最終雙方都沒有好下場。
幹壞是的人,遇到幹同一件壞事時,必然導致爭奪,他們互相間必然排斥,因為他們不能容忍多了一個分贓的人,必然有一方會受到傷害。
由此看來,對相互都有利的事,就可以和睦相處;對雙方都不利的事,就會疏遠;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規律,這就是觀察異同的辦法,對於我們利用他們之間的微妙關係,制定應對奇謀有著很大幫助。
牆損壞的起因在於縫隙的產生,木損毀的原因在於有樹節,事物的變化都是有起因的。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是在事物的變化中產生的。任何事件都是有起因的,應對謀略就是以變化起因作為依據制定出來的。任何謀略都是由計策組合而成的。計策中可分三儀,“上策”“中策”和“下策”。有了這些前提說辭就產生了,有了良好的說服力,在外交事務中就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達到這種境界就可以制服對方了。用這種套路可以治理一切事務。
呂不韋的奇貨可居
呂不韋的奇貨可居
秦王的孫子名叫異人,自秦國和趙國在澠池會盟之後,被秦王派到趙國做人質。
異人是安國君的次子。安國君名柱,字子傒,是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國君有兒子二十多個,都是諸姬所生。所寵愛的楚妃,號為華陽夫人,沒有子。異人之母叫夏姬,不受寵又死得早,所以異人在趙國當人質,很久沒有通訊。後來王翦進攻趙國,趙王把怒氣發在異人身上,想把他殺了。
平原君說:“異人不受寵,殺了他也沒用?白給秦人當藉口。”趙王怒猶未息,把他軟禁在叢臺,命大夫公孫乾看管,又削去他的廩祿。異人外出沒有車,又沒有錢花,整天悶悶不樂。
有一個陽翟人姓呂,名不韋,父子都是商人,平日往來各國賤買賣貴,累積家產千金。經常在邯鄲多生意。
呂不韋有一次在邯鄲偶然見到公子異人,見他生得面如傅粉,唇若塗朱,雖在落寞之中,不失貴族氣質。呂不韋暗暗稱奇,指問旁人說:“這人是誰?”答:“他是秦王太子安國君之子,在趙國為人質,因秦兵屢次犯境,我王幾想殺他。今雖免死,拘留叢臺,花銷不夠用簡直就成了窮人。”
呂不韋感慨說:“此人真是‘奇貨可居’啊!”
於是回家問父親:“耕田可以獲利幾倍?”父親說:“十倍。”又問:“販賣珠玉可以獲利幾倍?”父親說:“百倍。”又問:“如果扶立一人為王,掌握山河,可以獲利幾倍?”父親笑著說:“哪裡來的王給你立?可以獲利千萬倍,無法計算啊!”
呂不韋於是用百金結交公孫乾,逐漸混熟了,於是安排見異人。裝著不知其情,問異人的來歷,公孫乾就把實情告訴了他。
公孫乾擺宴席請呂不韋,呂不韋說:“酒席沒有其他人,為什麼不把異人叫來一起喝酒?”於是公孫乾請異人與不韋相見,一起飲酒。酒至半酣,公孫乾起身上廁所,呂不韋低聲問異人:“秦王老了。太子所愛者華陽夫人無子。殿下兄弟二十餘人,不受寵,殿下為什麼不回秦國,當陽夫人的兒子。他日就有立為儲君的機會了!”異人含淚說:“我何嘗不想呢?只要提到祖國我就心如刀刺,實在是沒有脫身之計啊!”呂不韋說:“我家雖然貧困,願意拿出千金為殿下疏通,去說服太子和夫人,營救公子歸國如何?”異人說:“如果如此,我要是富貴了,願意與你共享。”
他們說完,公孫乾到,問:“你們在說什麼?”呂不韋說:“我問王孫:在秦國他的貴族身份,怎麼我都不知道!”公孫乾更不疑惑,命繼續喝酒,盡歡而散。
自此呂不韋與異人經常相會,交給異人五百金,讓他買通左右結交為朋友。公孫乾上下都接受了異人金帛,串通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