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的事,從前已經發生過太多。
按照趙明枝說法,京城許出不許進,得知訊息的百姓慌亂之下,必定出逃。
可老弱病殘、拖家帶口的兩條腿又如何能跑得過兵強馬壯的四條腿?
屆時被狄賊稍作驅趕,必定就是逃之不能,反成守城累贅,又做賊子幫兇下場。
“慈不掌兵。”宋景壬道,“還請殿下三思。”
趙明枝道:“我也無職權在身,不過自發自言而已,至於聽或不聽,又如何行事,自是由諸位來定。”
她語氣和緩,先退讓一步,又道:“只是今時不同往日——自宣和年間事後,朝廷自行開城,京中損失難計不算,百姓更是死傷無數,經此一樁,如若再有狄兵攻城,衙門還做隱瞞,朝廷法度何在,天家信義何在?”
“何況陛下初才登基……”
趙弘登基不久,本就年齡幼小,容易遭人孩視,要是京中再有這等做法,天下百姓如何看待,不問便知。
“封城鎖門,不許進出自然沒有錯處,只是如此行事,也容易激起城中百姓逆反之心。”
趙明枝再道。
事實上,從前不少城池被攻陷得那樣快,除卻守城兵少力衰,自然也有百姓將自身與官兵分為兩邊對立的緣故。
……
呂、宋二人不僅不能勸服趙明枝,等到退出殿外,說起前線戰事時,彼此也難做互相說服,甚至於各執一言起來。
宋景壬有前科在身,呂賢章自然對他且用且防,方才在殿中見得趙明枝態度強硬,便多做收斂,此時一旦離開,只兩者相對時,便再不做矯裝,道:“宋準備,殿下自是牽掛百姓,但城外如此形勢,你我卻不能坐視,等明日有了前哨回信,一要同殿下早做交代,二要做好送其出城打算,當真到了萬一之時……”
而前者雖然優柔,對呂賢章卻也不能盡服,此時聽得對方言語,還是委婉道:“此事並非公務,也不是旁人所能插手,殿下既已發了話,參政何必還做違拗?”
呂賢章聞言,卻是陡然色變,道:“此言差矣,天家事豈是私事?”
又道:“要是狄賊當真攻城,殿下有一二長短……”
宋景壬只做苦笑,道:“參政既是憂心狄人攻城,方才又何必力勸殿下南下?”
又道:“況且若無殿下坐守,我等如何能安撫百姓?”
眼見呂賢章色變,宋景壬忙又道:“參政雖著探哨出城,也有不少訊息送回,卻不能多信——軍中斥候非經驗豐富者不能擔當,下官並非不信京中巡鋪兵,但以其能力,本就少上前陣,便是前方有兵,也難分辨人數、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