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找死!大唐早就頒佈施行了保密法令,外族人不可以解除大唐的核心技術,只有大唐子民才可以接觸,就算是有大唐國籍的外族人也要第二代第三代人才可以學習核心技術。
可是,現在,極有可能,寶貴的技藝就已經被外族人所竊取,或許其他的技藝李二陛下不是很在意,但是鍊鋼鍊鐵之術,製造火藥之術,以及改良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這四種最重要的技術,李二陛下在看得非常重,他很清楚這四個技術給大唐帶來了什麼,以及這四種技術一旦被將來會成為敵國的國家掌握,那會是什麼樣的災難。
高句麗,新羅,百濟,倭國,這四個國家簡直是在找死啊!西突厥已經奄奄一息,薛延陀已經亂像叢生,大唐的商團在草原上面到處“肆虐”,拼命的攪亂已經到了極限的草原人的忍耐之心,不用多久,不用多久……
朕就騰出手來收拾你們!哼!(未完待續。。)
七百四十五 蘇侯碑
蘇寧離開嶺南北上廬江的訊息傳到了廬江,整個江東之地都被震動了,大家有事兒的沒事兒的統統都開始四處運作起來,不為別的,就因為這位欽差大臣三原縣侯縱橫部左侍郎蘇寧實在是讓他們深為忌憚。
蘇寧在民間的名聲還是不錯的,因為他所主導的一系列的改革行動都讓最基層的百姓們得到了不少實惠和好處,大家都很滿意,自然也對蘇寧有好感,但是作為這場改革運動中最大的輸家——世家大族,那是對蘇寧恨之入骨也不為過,誰都不會對自己的仇人有好感,哪怕這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仇人。
山東士族這龐然大物轟然崩塌之後,僅剩計程車族代表江南士族就覺得唇亡齒寒了,江南士族在大唐而言並沒有山東士族那麼顯赫,因為無論是隋唐都是以北方為基業繼而南征打下江南之地一統天下的王朝,他們的根本都在北方。
而南北朝分裂之後,隨著晉室南渡南下的一批中原士族又在歷次政治軍事行動中被掃平,不是死了就是被北方異族掠到了北方洛陽之類的城市為奴為婢,到了陳朝,隨著晉室南渡的那批衣冠士族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風光,“魏晉風骨”也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紮根於北方山東之地經受住了異族肆虐的悲慘時代,迎來少數民族不斷漢化,從而不得不依靠漢族治理地方時代而蓬勃發展的山東文化集團和關隴軍事集團。
而南方計程車族經歷了宋齊梁陳四代之後,原本的謝家萬家桓家之類叱詫風雲的大士族都已經灰飛煙滅。不是被北軍南侵殺掉抓走就是在侯景之亂中被斬草除根,江南士族力量大為衰退,而如今存在計程車族都是從東漢時期就一直居住於江南的本土士族,融合了中原文化,紮根於江東之地計程車族,雖然不喜歡士族的理念和高傲,但是蘇寧還是要賦予他們一個光彩的稱謂——漢文化頑強的守衛者與傳承者。
也正是因為那場悲劇的侯景之亂,隨著羯族這個和漢族有著血海深仇的野蠻民族的最後一支軍事力量被陳霸先消滅,羯族也隨之被滅族,然而江南本土士族也損失慘重。力量不復以往。雖然地位依舊,可是實力上財力上政治力量上都已經遠遠不如山東士族和關隴軍事集團,只能屈居二等貴族行列,並沒有實際上和如今消滅了山東士族集團的關隴軍事集團相抗衡的實力。
所以蘇寧並不擔心那些江南士族能翻起什麼大風大浪來。他們應該知道。他們若是反抗。下場只會比山東士族更慘,更別提再來一次侯景之亂,最高門第的謝王兩家幾乎被滅族。其餘士族也是損失慘重,早就沒了魏晉時代壟斷政治軍事經濟地位的絕強實力,士族與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