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數百名匈奴力士赤膊著上身,不斷齊聲呼喝著口號將身後堆積如山的屍體拋入火中。一旁跪著站著數千名正在哭泣的匈奴士兵,火中正在燃燒的就有他們親人的屍體。
夜幕降臨,匈奴人也停止了對陽周的攻勢,白日裡殺聲震天的戰場瞬間安靜了下來,靜的猶如鬼蜮一般。只有隱隱聽見還沒死透計程車兵在推擠如山屍體中小聲的哭喊著求救,最終無人理會鮮血流盡死去。
一隊渾身白衣的匈奴人朝著護牆走來,秦軍卻並沒有放箭,只是默默的注視著他們靠近。
這是草原上的收屍人,按照草原的規矩,雙方慘烈廝殺後,各自是可以派出身著白衣的收屍人為死去的同伴收殮屍體。秦軍和匈奴人作戰數十載,也習慣了他們這種習俗,所以按照慣例並沒有予以驅逐和射殺。
白衣人在地上翻找著屍體,用推車將一具具殘缺不全的屍身運回營中。若遇上還沒死透的,則趴下身草草的檢查遍傷勢,輕傷可救的則扶回營中醫治,重傷或者殘疾的則毫不猶豫的補上一刀,讓他們少受點罪。
這也是無奈之舉,草原上醫療條件惡劣,重傷的存活率極低,反而會耗費不少有限的藥物,就算治好了落了個殘疾一樣會成為整個部落的拖累。
草原人無處為家,卻又處處為家。征戰遠方的戰士們如果戰死,屍體是很難搬運回家鄉的。唯有一把火燒成青煙,用故鄉的招魂曲將之隨風帶回家鄉,這便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一名滿頭白髮的匈奴老人佝僂著身軀,嘴邊的胡笳嗚嗚作響,如泣如訴,如悲如泣,迴環繞山,在空中久久不曾散去。伴隨著數千匈奴人的嗚咽哭泣聲,隨著一起唱著家鄉的歌謠,當真是悲慼十分,縱使是鐵石心腸的漢子也會為之惻隱。
城中的秦軍士卒最初還有有不少幸災樂禍的取笑,到後面齊皆沉默。雖然大多數人都聽不懂山下的匈奴人在唱什麼,卻也能聽出其中的悲慼之意,或為白日裡死去的袍澤悲默,或為自己不知歸往何處的命運傷感,紛紛低聲哽咽。
雖然戰場上是生死相博的敵人,可人類的情感是共同的,他們原本或是田野間耕種的農夫,或是草原上自由馳騁的牧民,卻因為國與國之間的仇恨恩怨在一起捨命廝殺,最後一起在安魂曲中魂歸故里。
白天一戰,匈奴人死傷近五萬,而秦軍一樣付出了兩萬人的慘重代價。一戰便折損近半的防守力量,其戰事慘烈可見一斑。農耕民族和草原遊牧部落不同,他們信奉的是入土為安,所以陣亡的秦軍將士被搬入了新挖掘的坑中掩埋,由各自的百將記錄下所埋的位子,便於日後找尋。
和匈奴人的悲慼不同,秦人大多是沉默寡言的將死者安葬,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悲傷別人。因為自己未必會有死者幸運,他們至少還有袍澤為他們安葬,避免了暴屍荒野,而明日自己若是戰死的話,那又會有誰來為自己安葬呢?
白日的血戰雖然讓匈奴死傷慘重,卻成功的破壞了大半的護牆。這些臨時搭建的護牆並不怎麼牢固,在匈奴人的猛攻之下岌岌可危,這也是讓趙無忌憂心忡忡之處。
若是有城牆為依,趙無忌能很有信心的堅守住足夠長的時間,可惜給他的只有這些簡陋的工事。他心中很清楚,這殘破不堪的護牆已經不足以依仗了,明日匈奴人只需再猛攻一次或許就能奪下,
原本韓信讓他在陽周固守二日,他還並沒怎麼放在心上,以為憑藉著城牆廢墟,再依託弩機之利和秦軍的訓練有素,守住兩日肯定不在話下。卻沒有料到冒頓的決心如此之大,攻勢如此之慘烈。
他現在很懷疑能否撐到明天日落,如果明日匈奴人還是這種進攻強度,很難說能不能做到。
趙無忌站在瞭望臺上,閉上眼深深的吸了口氣。
堅守二日!明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