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的問題始終會是一件讓朝廷頭疼的事情,會時時刻刻影響明國的經濟發展,若要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就必須要另尋他路。
比如自己開啟大航海去搞美洲白銀,用數量龐大的美洲白銀完成銀本位貨幣改革。
但是目前看來不能說不現實,只是說難度很大,且需要很多時間,還需要自己搞大航海行動去美洲探險。
這絕不是不可以,當年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能做到的事情,蘇詠霖不相信大明子民就做不到,只是這個風險和難度,確實大了一些。
日本白銀倒是數量不少,距離也近,但是日本自己尚且都在用南宋銅錢搞流通,還經常採用白銀兌換銅錢的策略銅錢回去,進一步加重了南宋銅錢外流的局面。
這一個小島國的白銀可以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所以銀本位和金本位的改革一直都在蘇詠霖的計劃之中,卻沒提出來。
財政部倒是對貨幣問題十分上心,對於大明一直使用南宋的銅錢和鐵錢表示不滿,想要改變現狀,用大明的自己的貨幣發展經濟。
在缺少貴重金屬築造實物貨幣的情況下,他們希望推動紙幣化改革,使大明脫離對金屬貨幣的依賴。
這一想法可謂十分之超前。
從洪武五年開始,林景春便領銜財政部提出讓朝廷白條直接升級為大明寶鈔,然後大明寶鈔和主糧、食鹽這兩樣維持生命的必需品掛鉤,乾脆讓銅錢退出流通領域,以此解決掉困擾財政的巨大問題。
人不能離開主糧和食鹽,要在大明國內購買主糧和食鹽,不管是誰,只能用大明寶鈔,只認大明寶鈔。
而朝廷始終掌握足量的主糧和食鹽儲存,且在相當程度上控制主糧和食鹽的生產,以此保證大明寶鈔的價值始終堅挺。
國營農場、國營鹽場要大範圍建立,維持良好運轉,要全面把持在朝廷手中不能動搖。
財政部會為此設立專門嚴謹的計劃,死死把持住大明寶鈔的發行和主糧、食鹽的生產與銷售。
大明寶鈔就是糧食和食鹽,所以具備堅挺的價值,朝廷可以放心發行一定數量的大明寶鈔,並且定下嚴格的紙鈔輪換期間。
這方面可以採取南宋朝廷的一些做法,是有先例的。
這個建議提出來之後,有一部分人表示支援,認為這是目前狀態下最可行的策略。
因為是個人都知道主糧和食鹽的意義,認字的不認字的都知道,所以這樣做是可以的,可以解決掉目前經濟對銅錢鐵錢的依賴。
但也有人提出這樣做是不行的。
糧食和食鹽的確人人都需要人人離不開,是很好的價值錨定物,但是這兩樣東西想要長期儲存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隨時可能因為各種問題而腐敗、受潮,儲存成本極高。
而且儲存總量很難穩定下來,但凡有什麼三災兩難的,朝廷就需要大規模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或者有什麼巨大的軍事行動的時候,難免不會用到財政部倉儲。
屆時想要保證糧食和食鹽的儲存總量就會有難度,會面臨很大的挑戰,而這或許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大明寶鈔的價值,引起市場恐慌之類的。
如此一來,大明寶鈔的價值將面臨頻繁的波動。
尤其在災荒頻發和用兵頻繁的年份,特別不利於朝廷長治久安。
你大明寶鈔歸根結底只是一張紙,就算是價值比較高的水紋紙好了,可是說破天也就是一張水紋紙的價格,還不是每個人都認,這要是失去了食鹽和主糧,這張紙還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