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知道,主要差別是氧氣。
釀酒是依靠酵母菌發酵,把糖轉化成酒精。
酵母菌是厭氧菌,所以釀酒的容器都是半密封狀態,只能出氣不能進氣,進氣多了就容易變酸,這個變酸其實就是變醋了。
釀醋是依靠醋酸菌發酵,因為醋酸菌是需氧菌,所以釀醋就需要透氣。
有了氧氣,醋酸菌大量繁殖,就會把酒變成醋。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釀醋的溫度要高一些,在30至30度之間;而釀酒的適宜溫度在18至25度。
有時釀酒會不小心變成醋,往往是溫度沒控制好。”
“我們也可以釀酒。釀酒的酒麴還可以用來發酵肉類,從而做出醬油。”王胖子提議。
沈曼如問道:“醬油不是用大豆做的嗎?”
王胖子解釋道:“那是後來改良的,我國最早製作的醬油,就是用肉做的、用酒麴來發酵。這種肉制醬油古人還起了專門的名字,叫做醢(hǎi)。
現在我們沒有大豆,而肉類過剩,用肉做醬油正合適。
只是具體的工藝可能還需要摸索,現在用肉做醬油的已經幾乎沒有了。”
關於醢的製作方法,只有《周禮注》中有所提及:“凡作醢者,必先煿幹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曲及鹽,漬以美酒,塗置甁中,百日則成。”
大概意思就是將肉烘乾、切碎,混合梁曲、鹽、酒,放到瓶中醃製百日。
所以作醬的關鍵,其實是制曲。
李金庫同意王胖子的思路:“沒錯,現在我們可以用肉作醬。而不論是釀酒、釀醋,還是釀醬油,都離不開特定的發酵菌。
純粹依靠原料中的天然菌發酵容易翻車,最後全發黴變質。
所以,我打算提前小批次地試釀幾次,成功之後再保留酒糟和醋渣。
然後再用這些糟、渣進行批次釀造,它們都含有大量發酵菌,能在一開始就抑制住雜菌繁殖,避免發黴浪費原料。
等酒麴穩定了,我再研究用肉製作醬油。”
王胖子一拍大腿:“對,這樣更穩妥,等有了醋、酒、醬油,咱們的伙食標準就能更上一層樓了!”
飯吃得差不多了,眾人收拾乾淨,繼續聊後面的計劃。
“我們的武器也要抓緊製作了。”
肖恩提起了新話題。
沈曼如面露擔憂之色:“你是擔心那些人?”
他們將下午去老詹那邊的所見所聞,給其他人描述了一番。
最後肖恩總結道:“我覺得島上快要不太平了,我們要儘早做好準備,才能自保。”
王胖子贊同肖恩的意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對獲救越來越沒有信心。
來自文明社會的道德與法律,對人的約束會越來越弱,並最終崩塌。
取而代之的,將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肖恩點頭道:“沒錯,從今天的事情來看,這個趨勢已經出現了苗頭。那些人已經開始爭奪資源了。”
“除了打造武器,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做一些其它準備?”沈曼如問。
王胖子想了想,補充道:“營地周圍,尤其是樹林的方向,晚上我們佈置一些陷阱,如果有人想偷襲,能提前預警。”
“那我們自己也容易踩到吧?”白雷雷道。
“可以不設致命的,能困住他們,或發出聲音就行。”王胖子解釋:“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
“哪一點?”
“合縱連橫。”
“哦?你是說,要聯合他們?”沈曼如道。
王胖子點頭:“沒錯,像老詹、老謝那些人之中,對我們還比較友善的,能聯合還是要儘量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