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讓傑利科的處境極為尷尬,甚至讓傑利科疑心重重。
在傑利科看來,雷德爾沒有主動追擊撤退的貝蒂,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雷德爾知道大艦隊已經到達,不敢主動追擊,二是雷德爾的強援即將到達,正在準備與大艦隊決戰,或者是這兩種可能都有。
到這個時候,傑利科顯然不會相信情報部門的鬼話。
雷德爾打得如此主動,在明知道大艦隊趕來的情況下還留在設得蘭群島附近,足以證明公海艦隊的主力沒在芬蘭灣,早就進入了北海。這一切,肯定是公海艦隊的戰術安排,目的就是引誘大艦隊出來決戰。
可以說,這是傑利科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雖然他對英國皇家海軍充滿了信心,但是傑利科更加清楚,皇家海軍還沒有為迎戰北海對面的強敵做好準備。如果在這個時候與公海艦隊決戰,就算大艦隊能夠取勝,也將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在戰略上,大艦隊遭受慘重損失,將使任何勝利變得黯然失色。
要知道,海軍是英國的一切。英國要想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大勝利者,除了要在海洋上擊敗德意志第二帝國,還得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保住頭號海上強國的地位,不然就算擊敗了德意志第二帝國,英國也將被其他海上強國,比如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取代,從此淪落為二流國家。
傑利科有清楚的戰略觀,自然明白儲存艦隊的意義有多麼重大。
正是這些擔憂與顧慮,讓傑利科顯得極為猶豫。
當時,他明知道雷德爾的艦隊就在東北方向上,而且最多隻有六艘主力艦還能作戰,卻沒有下令追擊,而是首先派出了以輕巡洋艦為主的偵察艦隊。名義上,是去掩護貝蒂的兩艘戰列巡洋艦撤退。實際上,傑利科更想知道,在雷德爾身後,是否有公海艦隊的主力,或者說前方是否有敵人設定好的陷阱。
結果,在戰場局勢相對明瞭的情況下,雙方都選擇了觀望。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就算傑利科選擇追擊雷德爾,也不見得能夠取得收穫,但是至少能讓他獲得一個冠冕堂皇的說辭,即公海艦隊在取得戰術勝利的時候,卻在戰略上輸掉了主動權。
可惜的是,傑利科並沒有這麼做。
當然,從總體戰局上看,傑利科的猶豫不決並沒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為希佩爾的主力艦隊根本不可能及時趕到。
九點過,傑利科派出的輕巡洋艦發現了雷德爾的艦隊。
在主力艦的重炮威脅下,英國輕巡洋艦沒敢冒險靠近,只是遠遠的跟隨在後,始終呆在三百毫米艦炮的有效射程之外。
此時,雷德爾拿那幾艘輕巡洋艦也沒辦法。
別忘了,雷德爾手裡只有六艘輕巡洋艦,而且全部派出去執行偵察任務了。伴隨主力艦活動的,只有幾艘小型艦艇。雖然這些小型艦艇能夠阻止英國輕巡洋艦發動魚雷攻擊,卻無法單獨擊敗輕巡洋艦。
被大艦隊的輕巡洋艦死死盯住,雷德爾絲毫不敢大意。
十點不到,在危機感越來越強的情況下,雷德爾選擇了撤退。
雷德爾並不知道,此時希佩爾率領的主力艦隊離他只有大約八個小時的航程了,而且傑利科並沒有全速追擊。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雷德爾沒有選擇撤退,恐怕會有另外一個結果。
別的不說,在發現雷德爾徘徊不前,既沒有主動上前決戰,又沒有撤退的時候,傑利科也很是疑惑,甚至在懷疑之前做出的判斷。說得直接一點,雷德爾在選擇撤退之前,傑利科覺得公海艦隊的主力並沒趕到。
要是再耗上兩個小時,傑利科很有可能主動去找雷德爾決戰。
到時候,希佩爾離戰場也就只有不到六個小時了。只要雷德爾指揮得當,就算無法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