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相赦?”
聞言,王允指二人破口大罵:“無你等亂賊,董卓可否造孽如此之多?逆賊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李傕、郭汜二賊聞言大怒,有道是“氣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二人幾乎同時擎手手中寶劍,把王允殺於樓下。
史官有詩讚曰:
“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
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
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
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眾賊殺了王允,一面又差人將王允宗族老幼,盡行殺害。士民無不下淚。當下李傕、郭汜尋思曰:“既到這裡,不殺天子謀大事,更待何時?”便持劍大呼,欲殺入宣平門內來。
張濟、樊稠見狀大驚,急忙諫言曰:“不可。今日若便殺之,恐眾人不服,不如仍舊奉之為主,賺諸侯入關,先去其羽翼,然後殺之,天下可圖也。”
李傕、郭汜二賊從其言,按住兵器。獻帝在樓上宣諭問道:“王允既誅,諸卿軍馬何故不退?”
李傕、郭汜手摁寶劍,冷言對曰:“臣等有功王室,未蒙賜爵,故不敢退軍。”
獻帝聞言,心中暗自生氣,見如今受制於此賊手中,不得已還需要忍耐一時,便問道:“卿欲封何爵?”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各自寫職銜獻上,勒要如此官品,獻帝只得從之。封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尉假節鉞,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假節鉞,同秉朝政;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領兵屯於馮翊;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領兵屯弘農。其餘張繡、李利、李蒙、王方等,各為校尉。
如此一來,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依軍力盡攬朝中大權,自然歡天喜地的謝恩告退,各自領兵出城。李傕又下令追尋董卓的屍首,欲為董卓安葬落墓。然,董卓屍首被焚多日,只尋得些許零碎皮骨,是否是董卓的尚在兩說之中。此賊竟以香木雕成董卓的形體,又大設祭祀,且用王者衣冠棺槨裝殮,選擇吉日,葬於郿塢。
然,董卓所為亦遭天遣。臨葬之期,電閃雷鳴,天空降下傾盆大雨,頃刻之間,平地水深數尺。更甚者擎天霹靂竟然震開棺槨,迫屍首於棺外。
李傕四人無奈,只得驅棺避雨,擇晴天再葬。然上天似乎不準備放棄對董卓屍體的譴責。連續數次,每每皆如此。四人三次改葬,皆不能順利下葬,致使董卓倖存的那些零皮碎骨,係數消失在雷火之中。
如此,天下百姓皆道:“董卓喪盡天良,遭天譴怒,可謂甚矣!”
自此,樊稠、張濟各自引兵屯於馮翊、弘農二郡,駐守長安東、北兩地。朝中,李傕、郭汜執掌大權,驕橫跋扈,甚是欺壓朝中大臣,殘虐長安百姓;更是秘密派遣心腹侍於獻帝左右,關注帝之動靜。
獻帝終日猶如身居荊棘之中,行為舉止頗為小心。本因為王允為自己屠戳了董卓,可以過上正常的帝王生活。哪知到頭來還是受制於人,依舊傀儡!
朝廷官員皆受二賊所控,至於升降任免罷黜皆由二賊所控。為了把握人心,二賊矯詔宣朱雋入朝,迫漢帝冊封朱雋為太傅,同領朝政。
如此掩人耳目之舉,又如何撫平百官深受欺壓之苦?時下,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範煩悶在酒樓買醉,不期碰上了馬騰所遣入京尋李傕辦私事的管家。馬騰管家因吃了李傕的閉門羹,頗為憤怒,見馬宇三人亦是買醉,便上前搭個。哪知三人之苦惱,竟是如此這般!其立刻向三人獻策,為自家主公謀求高官,便引外兵前來救駕。三人聞言大喜。連夜,三人密奏獻帝,冊封北地太守馬騰為平寇將軍;又暗使人送密詔給北地太守馬騰。
馬騰接到密詔,立刻在北地招兵。然,正好趕上韓遂兵敗,韓遂、楊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