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烏巢,又可敗敵!”
“偶!叔業有何妙計?不防說來聽聽!”楊豹心說,看看你小子有什麼花招。
鮑勳見楊豹向自己詢問,心中甚喜,遂笑著說道:“孫子云:用兵之法,十而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今敵軍引六千餘眾進犯,守城者不過千人。將軍何故不分兵敵之,假以聲東擊西之計焉?”
“叔業的意思是某分兵而對之?”楊豹能為上將,獨領一軍,鎮守一方,自然有他過人之處,當下就明白了鮑勳的計策,讚許的說道:“不錯!叔業端的好計策呀!我軍取勝之時,便是為汝慶功之刻!”
言畢,他喚來副將、堂弟楊昆,低聲吩咐幾聲。
楊昆得令,轉身下去。
楊豹此時連忙給鮑勳道歉:“兄臺莫怪!一時戰事緊急,在外面就安排起來。還請叔業隨某到內裡小憩。”
鮑勳伸手攔住,笑著說道:“戰事緊急,還是等打完之後,你再請我好了!”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楊豹亦是隨聲大笑。
二人笑畢,楊豹遂言道:“既然兄臺如此豪爽,某也不僑情。便請叔業隨某一同出征若何?”
“樂意之至!還望將軍為草民備馬一匹!”鮑勳雙手抱拳,微施以躬。
“沒問題,來人備馬,抬槍!”楊豹遂吩咐下面士兵。
不多時,那士兵將楊豹的兵刃、甲冑、馬匹牽來,還給鮑勳牽來一匹戰馬。
楊豹接過甲冑穿好,然後提起兵刃,翻身上馬,直奔軍營。
鮑勳隨後上馬,緊隨其後。
白馬城中擁兵一萬五千餘人,統軍大將便是楊豹,副將楊昆、王保。
楊豹點起精兵五千,囑咐王保謹守城池,不得有誤;遂與鮑勳出城而去。
按下楊昆奔襲烏巢不提,單說楊豹一路。
行至平丘縣的地境,前方探馬來報:“啟稟將軍,五里之外發現敵軍大隊人馬,超過五千!”
來的好快呀!不過,一個縮頭烏龜有何憑仗?待某驅兵破他!
想罷,楊豹冷冷一笑,說道:“一個縮頭烏龜而已,何足掛齒?傳令下去,佈陣迎敵!”
鮑勳在一旁攔住,獻計說道:“兵不厭詐,敵軍未至,我等當做伏軍,以襲之!”
楊豹聞言,問道:“此地無樹無山,我軍當以何物掩體?如何伏軍?”
“將軍此言差異!剛剛我軍路過一出小山,豈不是可以伏軍?”
鮑勳一說,楊豹恍然大悟,連聲說道:“叔業果真乃某之福音。汝連連妙計教吾,待取下烏巢,吾定當重謝!”
“你我兄弟何必如此清分!”鮑勳笑著說道,但是臉上一副極其受用的樣子。
楊豹遂領大軍折返而回,來到那座小山之上。
那座山喚作平丘山,從白馬往烏巢去的道路從山上經過。山路兩旁長著半人高的灌木叢,確實是一個做伏擊的好機會。
楊豹將兵馬分出兩千給鮑勳,使其伏於左側;自己統兵三千伏於右側。
半個時辰之後,言奮果然帶著五千多人緩緩的來到山前。
言奮不知道徐漠的意圖,一路行軍並不積極,故沒有安排探馬前方探路。
一到山前,他停住隊伍,問道:“此山何名?”
“回將軍,因此山上無怪石林立,多為山丘,少樹多草,更以半人高的灌木居多,故名曰平丘山。”一名營統領在旁說道。
“平丘山?”言奮嘀咕了一聲,回身對部下副將說道:“你等一定要小心,前方敵軍若是有埋伏,恐怕我軍此次未到白馬便要敗退而回了!”
言奮麾下兵馬,只有兩名副將(團副、團參)和一眾營統領是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