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可謂是即隱蔽又狠辣。幾乎差一點就將一號和自己,都給矇騙過去。拿出三個老牌師團圍攻林西戰場,就為了給通遼一線做煙幕。讓一號與自己,都以為他們的反擊重點在林西戰場。
林西戰場成功了,也能解決整個西滿戰場一個心腹之患固然可喜。就算是沒有成功,但有三個師團相互策應、支援,再加上大量的坦克、重炮等技術裝備,也可以切斷通遼與林西戰場之間的聯絡。而且自保,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但是如果成功了,那對於抗聯來說,整個西滿戰局就有徹底糜爛的危險。至少陳翰章所部,將會面臨日軍四面圍攻。而與經過陸續補充之後,已經達到了三個師兵力的王光宇所部相比,只有一個半師的陳翰章所部,是相對較弱的一環。
同時,又缺乏穩定的後方,在十八師團出動後,補給線也被切斷。在除去與十四師團激戰之後的傷亡數字,面臨著兵力薄弱,補給斷絕,與其他戰場間距最遠的陳翰章所部,將會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
陳翰章所部垮了,王光宇在林西也將是孤木難撐,隨時會被逼入絕境。而對於抗聯來說,整個西滿戰局也就意味著徹底失敗。還牽連到與王光宇並肩作戰的挺進軍所部,也將處於危難之中。
第六章 架勢一定要拉足
關東軍這個舉動可謂是大手筆,換了其他的人還真沒有幾個敢這麼玩的。而且如果不是他們將第五師團調到了西阜新和
彰武一線,這個多少有些欲蓋彌彰舉動,讓一號察覺出有些不對味來。搞不好,也許一號和自己就真的被他們製造出來給迷惑住了。
只是郭邴勳有些想不明白的是,在陳翰章被巴彥塔拉日軍築壘地域牽制,關東軍為何不在那個時候出擊。非得等到陳翰章所部開始強渡西遼河的時候,才開始行動。一向以下定決心,行動便雷厲風行的關東軍此次動作這麼遲疑,難道真的是顧慮一直沒有出現的杜開山所部嗎?
還是在固執的等待松花江大堤的破襲戰的成功?他們真的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對松花江大堤的破襲,以水代兵切斷整個江南抗聯後路之上?這種近似乎死心眼的做法,在軍事上可並不是正常現象。
要知道關東軍在通遼一線最佳的出擊的時機,就在陳翰章所部主力被糾纏在巴彥塔拉一線,而馬春申還沒有露面的時候。這個時候馬春生還沒有出擊,而陳翰章所部大部分的兵力和裝備,都投入到了對巴彥塔拉日軍築壘地域的爭奪上。
另外一部,也被阻擋在開魯以北地區。在整個側翼的雙遼一線,只有一個團的兵力。而在通遼戰場南部的科爾沁左翼前旗和庫倫旗、奈曼旗境內,並無一兵一卒。如果關東軍在這個機會反擊,可謂是正是最佳的出擊時機。
可偏偏這個時候,關東軍卻是除了派出一個十八師團迂迴陳翰章的背後之外,在通遼一線並沒有其他的任何動作,白白的措施了最好的戰機。等到陳翰章所部已經解決了巴彥塔拉築壘地域,強渡西遼河,並已經開始圍攻通遼縣城才想起行動卻是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當然當陳翰章所部圍攻通遼、開魯兩大縣城的時候,關東軍仍然有一定的機會。如果其已經調集到彰武、西阜新一線的第五師團,立即全軍北上,搶佔奈曼旗、庫倫旗,並以一部兵力進入科爾沁左翼後旗,將會牽扯到陳翰章相當一部的精力。
同時也可以使得陳翰章無法在圍攻通遼與開魯兩個縣城戰鬥中,投入太多的兵力。至少通遼縣城,不會這麼快的便失守。在巴彥塔拉一線丟失,西遼河被突破之後,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屏障的通遼縣城,需要的是大量援軍,而不是隻有區區幾百名的傘兵。
的確杜開山所部一直沒有露面,固然可以讓關東軍在部署的時候,有些心存疑慮。但是絕對不會讓關東軍在行動的時候,顧慮的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