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隊的一個日軍加強中隊,在眼看就要得手的時候,其攻擊陣型卻被一個一零七火箭炮連一個齊射給嚴嚴實實的覆蓋住。
這股日軍其實也是有些大意了。在之前楊繼財為了打掉透過石桌子突破口的日軍後續兵力,迂迴敖漢營子後路企圖,將一百毫米榴彈炮連調轉了方向,封鎖從蘇木音塔拉、石桌子方向向敖漢營子通道。
以及野炮連因為炸膛事件,引發的火力停頓。讓接替之前在密集炮火之下傷亡慘重,基本上已經被打光的兩個中隊的日軍加強中隊,明顯有些大意了。以為在蘇木音塔拉一線的抗聯炮兵,此時已經是顧頭不顧腚。
至於前一天和昨天夜裡給自己帶來永生難忘噩夢,在天亮時已經全線沉默的抗聯重炮兵,為執行楊繼財最新計劃的暫時的全部火力停頓。在日軍指揮官看來恐怕是因為炮彈消耗過快已經難以為繼。
在他們看來昨天白天與夜間的戰鬥,抗聯的重炮和航空兵,的確給日軍帶來的極大的損失。但是在其炮彈生產能力還是相當有限的情況之下,其炮彈補充的規模恐怕遠遠的趕不上消耗。
因為按照日軍的標準,抗聯在昨天白天和夜間的戰鬥之中,其炮彈的消耗量絕對的是驚人的。即便是自認為身後有工業能力遠遠超過抗聯的本土以及南滿支撐的關東軍,也是無力承擔的。尤其是其中的大口徑火炮,炮彈製造需要相當嚴格的工藝。
儘管之前在抗聯手中損兵折將,但在日軍高層人物心中,在對眼下的抗聯產生一定畏懼的同時,內心之中始終還保持著對抗聯,乃至整個中國的輕視。他們始終認為抗聯的生產能力有限,他們的炮彈大部分還應該都是蘇聯人給的,或是由蘇聯人提供半成品,他們組裝的。
至少在沒有健全的工業體系之下,他們是沒有辦法生產出足夠的炮彈,尤其是大口徑炮彈的。在從來不使用彈殼復裝炮彈的日軍看來,大口徑火炮的炮彈殼,製造工藝其複雜性,抗聯恐怕很難自行生產。
而在眼下蘇聯人已經自顧不暇,無法在給他們提供炮彈的情況之下,他們的炮彈絕對是有數的。因為以抗聯的工業基礎,是無法承擔怎麼多炮彈消耗的。更何況在西滿戰場,所需的所有物資都需要從幾百公里以外運來。
按照日軍的戰場補給標準,在沒有鐵路以及還要保證林西正面戰場使用的情況之下,抗聯是沒有長期維持昨天火力密度條件的。在昨天白天和夜晚異常活躍的抗聯重炮,在凌晨之後卻是始終沉默下來,就是一個證明。至少在第七師團的高階作戰參謀看來,這個可能性是必然的。
而眼下在替換下之前被打殘部隊,重新增援上來的日軍再一次發起攻擊的時候,他們的炮兵只能勉強封鎖向西的,阻止日軍西進包抄敖漢營子後路的舉動,無力顧及到正面並放棄了原來對石桌子方向的火力封鎖,更是證明了他們的炮彈已經嚴重不足。
對於蘇木音塔拉一線的日軍,乃至整個第七師團來說,既然敵軍失去了炮火的優勢,那麼自己也就沒有必要有太多的顧慮和猶豫。自己的計劃必須加快速度,在其補充炮彈抵達之前,突破抗聯在阿魯科爾沁旗戰場的戰線。
沒有了炮火壓制的日軍,面對著兵力遠少於自己的守軍,根本就是無所顧忌。為了儘快的突破守軍的防禦,甚至採取了集團攻勢。說白了,就是採取之前一直被他們瞧不起的,但卻是火力貧弱中**隊慣用的人海戰術。
卻沒有料到,之前他們以為炮彈都消耗光了的抗聯重炮部隊,此時又重新發出了怒吼。結果在一個一零七火箭炮連的齊射之下,整整日軍一個半中隊的兵力,卻只剩下了十幾個人還能站起來。
火箭炮這種武器,精確射擊那是不要指望。但是對於執行這種火力覆蓋,卻是其最大的優勢。最關鍵的是其高射速,一部十二管的一零七火箭炮,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