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夜間飛行和轉場的任務,至少要有四分之一能夠駕機在夜間進行攔截轟炸機,並與可能出現的護航日軍戰鬥機作戰的水平。
但是航空兵現在對轟炸機和運輸機飛行員培訓,可以說已經達到,甚至超過自己的要求。但是戰鬥機飛行員的培養,卻是相差了很多。這在楊震看來,就是態度和眼光的問題。倒不是說航空兵對自己的要求,不在乎或是不當回事。
是他們認為自己這個要求不太現實,以及擔心過於增強夜間訓練會引起太多的損失。甚至在某些人看來駕駛單發,只有一名空勤人員的戰鬥機進行夜間空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夜間防空作戰,更多的應該交給地面高射炮兵,而不是交給上了天就一片漆黑的戰鬥機進行。
尤其是在夜間攔截訓練的過程之中,損失的確不輕。在因為飛行儀表遠比蘇制戰鬥機先進,抵達時間也長而被用於作為夜間攔截戰鬥機使用的美製戰鬥機,在訓練之中就因為墜毀、夜間迷航等損失二十餘架,十餘名飛行員犧牲。
在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的情況之下,航空兵只能挑選技術過硬,並參加過兩次以上空戰的飛行員,勉強組建了三個作戰中隊。而且這三個作戰中隊,也只是初步完成夜間對轟炸機在水平方向的攔截訓練。至於其他的,因為無可借鑑的資料,所有訓練還未展開。
也正是因為訓練之中損失慘重,所以航空兵內部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單發戰鬥機並不適合夜間升空作戰。甚至還有人引日軍航空兵,尤其是戰鬥機部隊絕大部分尚無夜航能力為例子,證明自己的思路正確性。
而作為一名幾十萬大軍的軍事主官,楊震又不能事事都關心到位。所有的情況,都一一去檢查。直到昨夜的空戰結束之後,面對航空兵上報的作戰經過,以及敵我傷亡對比的時候,對於這些情況才瞭解到的楊震,可謂相當的不滿意。
倒不是楊震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將問題估計的過於嚴重。但是在他看來這種觀點,無疑就是眼光的問題。而擔心在夜間作戰訓練的時候,摔機過多就減少訓練,這無疑就是態度的問題。這兩點,才是使得航空兵戰鬥機部隊夜戰能力目前低下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楊震也知道,進行夜航、夜戰訓練,對於一支新成立,註定羽翼還沒有豐滿起來的空軍來說,風險可想而知。江北方向的底子遠比抗聯雄厚,但是擁有夜航能力的戰鬥機飛行員也沒有多少。
夜間能見度幾乎沒有,除了藉助飛行儀表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地標。而對於夜航戰鬥機的要求,又遠不如有著固定航線的轟炸機那麼簡單。培養一個有夜航能力的飛行員,可謂是極其困難。
即便是飛行員文化水平和起點遠遠高於抗聯,歷史也遠比抗聯航空兵長的多的英國皇家空軍與二戰最強的戰術空軍的德國空軍,能駕駛單發輕型戰鬥機,進行夜間空戰的飛行員數量,也遠遠少於白天戰鬥機飛行員。
而且有著健全和獨立的、現代化航空工業,以及完整的雷達防禦系統的英國人,可以隨時隨地的升級自己的雷達系統,並研製現代化的夜航戰鬥機。並有針對性的發展自己的電子對抗技術。
同時國民教育水平遠在中國之上的英國人,可以快速的大批培訓合格的飛行員。其培訓難度,也要遠遠的小於文化水平遠不如英國的抗聯。最起碼不用在進行培訓之前先教那些飛行員,最基礎的數理化。其飛行員挑選的空間,遠遠大於抗聯。
培養一個小學文化,或是文化水平更低的人,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所付出的代價和時間要遠遠高於一個初中畢業的人。一個偽滿國高畢業的學生,三個月可以學完的飛行理論課程,對於文化水平低的人來說,要需要一年或是更多的時間。
如果按照英國人在整個二戰時期損失的空勤人員,總數達到近八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