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目前從軍工部長熊大縝的彙報來看,效能優良。可以替代目前的二十毫米高射炮。”
“另外雙管的也正在抓緊時間,應該在年底就會拿出成品。至於四聯裝的,現在看起來很吃力。主要是聯動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而且在目前牽引卡車數量有限的情況之下,熊大縝不敢輕易下結論是採取汽車牽引,還是採取畜力牽引。”
“至於你說的那種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已經完成測試,只要需要隨時可以投入生產。新式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也已經完成了試生產,馬上就可以進行生產。而五十七毫米高炮、八十二毫米無後坐力炮,則在抓緊時間進行試製。”
“新式的自動步槍,則正在抓緊時間進行測試。老楊,步槍這東西可不是火炮。需要進行各種條件之下的測試。目前雖然已經完成泥水和風沙試驗,但是嚴寒測試需要等到今年冬天。”
“至於其他方面,熊大縝已經帶著軍工部的人完成了日式一零五加農炮、九五式野炮、斯柯達七十五毫米山炮以及奧式一百毫米榴彈炮的逆向測繪。至於投產,還需要等一段時間。主要是對鋼材還需要一定的分析。”
“老楊,軍工發展不是一觸而就的事情。我也著急,但是我們必須要一點點的來。就算有原始的資料,但是我們的生產工藝和原材料上,始終還有一定的欠缺。這些對我們軍工來說,還很陌生的武器,還需要時間去一點點的完善。在這種事情上,我們不能揠苗助長。”
五百六十八章真正的基礎
說到這裡,李延平不禁有些感慨:“我們可用的人手實在太少了。加上中央調撥過來的軍工專家,也不過四十多人。中央轉調過來的,百餘名前來東北參軍抗日的大學生。雖然工作熱情很高,但經驗又欠缺。”
“雖然有幾種武器,已經足足搞了大半年,你還拿出了圖紙,但是試製工作依舊不順利。簡單一些的武器和槍支試製的比較順利。但是複雜一些的武器,如五十七毫米高炮,卻是非常的困難。”
“軍工部按照你拿出的設計圖紙,已經研究了半年多了,卻始終拿不出成品來,只弄出一個半成品來。而且受限於原材料的缺乏,對火炮的試製也有些過於謹慎了。我們從江北進口的炮管鋼,數量還是太少了。”
“另外,熊大縝這兩天找我,說這種你設計的五十七毫米高炮的自動測量具,我們生產不出來。另外,那種二十三毫米高炮,也只試製出來了單裝的。雙聯型號太複雜,我們製造出來的成品,聯動裝置超重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無論是從生產裝置上來說,還是技術支援。這種複雜的雙聯裝高射炮,至少目前我們還無力生產。而且這種高射炮與十四毫米高射機槍遭遇到一樣的困難,就是聯動機構太複雜了。以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力實在有限。”
“我們在佔領了日軍設定在哈爾濱大量與軍工產業有關的工廠後,機器裝置和工人的問題,得到了一部分相當大的緩解。但是主要的設計者與技術人員都是日本人。並未能改變我們技術人才奇缺的局面。”
“老楊,你設計的這些武器雖然已經提供了圖紙,但是圖紙還很不完善。也就是說,你提供的圖紙上只有基礎設計,至於其他的還要我們自己去摸索。老楊,武器裝備研製是需要大量人才的。不是憑藉一兩張圖紙,就能製造出來的。”
對於李延平關於軍工部目前對於幾種自己設計的先進武器試製,除了少量簡單的武器之外,其餘的全部遇到瓶頸的問題。楊震微微點了點頭道:“告訴熊大縝,除了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和十四點五毫米高射機槍之外,其餘的我可以再給他半年的時間。”
“但半年之後,我要看到成果。尤其是五十七毫米以及二十三毫米這兩款高射炮,就算他熊大縝將命給我搭上,也要搞出來。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