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眼輕笑,也不對何進反唇相擊。
“嗯,日前東萊太守李陵遞上奏摺,欲增加東萊防禦,以抗天人不軌。”劉宏出聲,不過內容卻是一個大拐彎,何進納悶,有完沒完?怎麼又拐到東萊去了?
往日劉宏公開場合若提起李陵,總將他鎮軍大將軍的頭銜掛在前面,似是暗示,時間久了大家也就見怪不怪。
今日劉宏不想對何進多做刺激,猛然稱呼東萊太守,反倒讓殿中一些臣子初時茫然。
“哈哈,這駐防之事,無甚要緊,只是其中提到一人,倒是頗為明理知趣,當為小輩楷模。”劉宏笑道。
“不知何人,竟能當陛下如此盛讚?”張讓捧哏,問道。
“北海孔融,諸位臣工對其可有印象?”劉宏對下方眾臣道。
孔融?知道。當然知道,在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不管認不認識孔融,但他這個孔子嫡傳的字號,還是很有知名度的。
只是諸位朝臣比較好奇,怎麼又拐到孔融身上了?他不是辭官蹲北海趴窩去了麼?
“多年曾經流傳一則關於他的事蹟,就連朕年幼之時,亦有人拿出說教。今朕之二子,亦當效仿美談。”劉宏亦不言明,但殿中眾臣大多表情怪異,不少人已經想到是何事蹟。
眾人不言,自有張讓出聲配合:“陛下所言,可是那孔融讓梨之事?呵呵,說起來當年此事被傳甚久,當為美談。”
“哈哈,大將軍,我皇室子弟,尚不如那孔家之人呼?非是辯兒專美在前,協兒自當謙讓兄長。”劉宏大笑出聲。
何進的標準當真一降再降,在他看來,就算劉協當真被鋪好道路,收降泰山賊也行,只要沒有劉辯失敗作為比較,失了炒作根本,也就無甚痛癢。
尼瑪連‘孔融讓梨’都讓你們給搬出來了?這不就是罵人麼?何進氣的臉色憋紅,但見眾人只說美談,亦是無可奈何。
說來孔融比劉宏還要年長几歲。這年頭,出名要趁早,而這出名,當然少不了刻意宣傳,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被孔家人廣為流傳。
孔融在他們這一代人中,因為這個故事,絕對是早早的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
而與後世不同,東漢之人,除了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他們更知道,孔融少年時,因為收留被通緝的張儉,結果事發後,孔融一家被抓問罪。
他那曾經被讓了個大梨的哥哥孔褒,那次把自己的小命還給了孔融,最終落了個定罪問斬的下場。
在這個時代,早年孔融讓梨或是美談。但時至今日,某些長者嘴中,早已成為:‘別人讓的梨,不要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