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捻及三百斷後鐵騎這一逃,直接暴露了婁室大軍的側後背。這個時候別說安然撤兵了,就是慢一點排兵佈陣,都有全軍崩潰的危險。
完顏婁室又驚又怒,換成另一個性情粗暴的主將,比如斡魯這樣的,多半二話不說,直接就砍了突捻,但完顏婁室顯然不屬此類。做為突捻的老上司,完顏婁室非常瞭解自己這個屬下是怎樣的猛將——這是一個曾以二百騎衝擊夏國大將李良輔數千大軍,最後全軍覆沒。自己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敢死之士。
這樣一個猛士,率領比當日衝擊夏國千軍時還多出一百騎的騎軍,卻不戰而逃……如果不是敵軍實力太可怕,完全無法抗拒的話,以突捻的個性,決不會做出此等陷大軍於險地之事。
那麼,究竟是何驚人之事?
完顏婁室還沒來得及召突捻前來詳詢,就感覺地面一陣陣地顫動,胯下戰馬不安趵蹄,呼嚕嚕打著響鼻。馬頭不斷擺動。煩燥不安。
不僅馬匹如此,八千大軍,同樣騷動慌亂。突聞一夫大呼,隨後越來越多的驚叫聲響成一片。數千人此起彼落的驚駭聲。猶如山風海嘯一般。聲震曠野,驚散歸雁。
完顏婁室抬頭,這一瞬間。身為統帥的他,與普通士卒一樣,震撼莫名——
鐵城!一座會移動的鋼鐵城堡!
……
十月初九,午時二刻,天誅軍與婁室軍,在距離濁漳水東岸十里之外的柳林鋪,正試對決。
雙方兵力對比如下。
天誅軍:計有第四混成旅整旅三千五百餘人,其中,戰兵二千三百;第七混成旅一個騎兵團、一個足額的火槍營,一千五百人,除二百騎輔兵,其餘皆為戰兵;天驕女兵營五百。合計總兵力五千五百餘人,其中戰兵為四千一百,可戰兵力佔總兵力七成以上。這種正兵與輔兵的比例,無論在宋、金,還是夏,都是獨一份。
婁室軍:騎軍兩千,按一正兵一輔兵一雜役來算,正兵不超過八百;步軍六千,正兵二千、阿里喜二千,雜役二千,合計總兵力八千。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金軍的阿里喜,其性質有點象西方的見習騎士,戰鬥力雖不及正兵,但確實有。阿里喜的成份,有如下幾個來源:一、原金軍中的正兵,因年長體衰或受傷殘疾,戰鬥力下降,又沒能混上低階的軍官身份,遂降級為阿里喜;二、新徵召的無戰鬥經驗新兵;三、非女真各族奴隸兵,渴望積累軍功而得到升級為正兵。
從這一點來看,金軍的阿里喜,同樣是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
經過篩選對比,婁室軍的正兵總計為五千,與天誅軍差相彷彿。這是一場在兵力上、戰鬥力上勢均力敵的對決。唯一不對等的,只有雙方的武器與防禦。
已經被逼到了這一步,完顏婁室是再也無法避戰了,既然避無可避,那就戰吧!
完顏婁室一旦決心開戰,立即拋開一切顧慮,全心全意,全力以赴,爭取打好、打贏這一仗。
這是身為一個統帥的基本素質。
婁室軍要排兵佈陣,天誅軍同樣也要變陣,將正廂車狀態變更為偏廂車狀態,以擴大射擊面與打擊角度。同時,擴大的車城,也對敵軍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
雙方都在忙忙碌碌,做戰前準備。
兩軍開戰,最通常的做法,就是步卒列陣,騎兵則放出探查對手陣勢破綻,並伺機騷擾、打擊敵人士氣,動搖敵軍陣腳——這種大戰之前的“開胃菜”通常是金軍的專利。因為只有金軍才有足夠的戰馬,以及訓練有素的控弦之士。婁室的西路軍就經常這麼幹,並多次以少量騎兵,採用此等“狼戰術”,生生摧垮多支宋軍。
而這一次,兩軍都有大量騎兵,但誰也沒放出去做常規騷擾。
婁室軍是因為對手壓根就不是軍陣,而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