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屑,對身披堅甲的金兵雖然傷害不大,但打在臉上卻是皮開肉綻,更倒黴的是打中眼睛……
那名挑飛炸彈的金兵就攤上了這樣的倒黴事,扔掉手中槍,捂住一隻眼,大聲慘叫。
其餘金兵雖因距離較遠,沒有受到明顯傷害,但胯下的戰馬卻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冷兵器時代的戰馬,由於沒有受過炮擊訓練,很容易被近距離的巨大爆炸聲所驚擾。
爆炸過後,六匹戰馬是又蹦又跳,嘶鳴甩蹄,燥動不已。而六名金兵明知有敵人躲藏在一旁某個幽暗處,卻不得不暫時放下手中的彎刀長弓,不斷撫慰胯下的戰馬,試圖令其儘快安靜下來,恢復作戰能力。
很顯然,敵人是不會放過這難得的好機會的。
一聲響亮的唿哨過後,急促的馬蹄聲從土坡一側的雜草叢中傳來,幽暗的夜色中,一團黑乎乎的巨大影子飛馳而至。
有了狄烈的承諾,更重要的是對“神器”的無比信心。楊折衝有持無恐,信心十足地拾起金人的長槍,穿戴上金人的甲冑,騎上金人的戰馬,侍機而動。在爆炸過後,眼見金兵哨騎亂作一團,立即把握機會,縱馬奔襲而出。
柿子要挑軟的捏,這個道理楊折衝也懂,所以他第一個打擊的目標,就是那被爆炸擊傷一目的金兵。
楊折衝手中的長槍是一種騎兵專用的馬槍,嚴格意義上說,這不是金兵原有的武器,這些遊牧騎兵更願意使用彎刀、骨朵、大斧之類不易折斷的重武器。
這種騎兵專用槍叫環子槍,杆上裝有繩環,以防高速衝刺時槍脫手。槍桿以柘木製成,堅韌而有彈性。事實上,這就是大宋的制式騎槍。只不過,在金兵攻陷汴梁之後,大宋的軍械庫,也就改姓金了。因此金兵也多有裝備幾桿這樣的騎槍,雖然用得不太順手,但在衝鋒時也可當做一次性消耗品使用不是?
楊折衝右肋夾緊槍尾,右手不鬆不緊握著槍桿,藉著強勁的馬速,槍尖對準那一邊摁著流血的眼睛,一邊又要安撫戰馬的金兵後背,直刺而去。
當楊折衝距其不足十步時,那金兵扭過頭來,獨目中噴出激憤的怒火。很顯然,以他此時的狀態,是根本擋不住對手這蓄勢已久的奔襲一擊的。而做為金兵最精銳的哨騎,也不可能坐以待斃。他竟然在槍尖距其後背不足一尺時,伏鞍滾落下馬,險之又險地躲過了對手必殺一擊。
楊折衝一擊落空,雖然心有不甘,卻也不可能掉轉馬頭再補上一槍,只能憑藉著馬的衝勢,繼續刺向下一個目標。
這一次,他絕不再失手!
第二十二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 (二)
第二個目標就在馬頭正前方十餘步距離外,藉著對手火把的微光,可以看到是個孔武有力的悍卒,他手上那把大彎刀又厚又重,估計不少於二十斤。如果雙方都是策馬高速對沖拚刀,楊折衝覺得敗的多半是自己,而騎兵對沖失敗,往往就意味著死亡。
但現在的情況是,楊折衝持槍縱馬飛奔,而那金兵卻仍在跟胯下那匹不停原地打轉、晃頭甩尾的戰馬較勁。騎兵失去了速度,那還叫騎兵嗎?甚至不如一名普通步兵——至少人家還有個靈活度。
楊折衝衝殺而至時,那金兵正將馬頭硬生生拽轉過來,同時高高舉起大彎刀,估算著等兩馬交錯而過時,一刀劈下。楊折衝本意是想刺殺那名金兵的,但由於馬頭的阻擋,槍尖順馬頸刺入,巨大的反震力傳遞到槍桿。楊折衝及時而迅速地撒手棄槍,而左手早已緊握的彎刀,藉著馬勢,猛力切進金兵頸骨——這一刀切得是如此之深,以至刀刃被頸骨牢牢卡住。楊折衝不得不再度棄刀,以免腕部骨折。而幾乎同一時間,對手的大彎刀也劈到了楊折衝的大腿部位。
金兵本意是劈砍楊折衝胸部的,但沒想到戰馬中槍,馬身側傾,使他的整個動作都變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