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環節的規定動作,是把石子提到胸腹之間,再借助腹力,把石子的底部,向左右各翻露一次。一次性完成了,就是合格了。
這個動作,有個好聽的名目,叫做“獻印”。
賈珉選了250斤的頭號石子,雖然多少有些吃力,還是順利地完成了動作。
馬尚德也選了一個250斤的,順利地完成了動作。
到目前為止,兩場外場考試,就算是結束了。
在技勇考試的弓、刀、石三項中,必須有2項為頭號或者2號成績。3號成績超過2項者,就是不合格了,失去了參加下一輪考試的資格。
賈珉拉弓選的是頭號,大刀選的是2號,石子選的是頭號,所以,就透過了兩場外場考試。下一場就是內場,也就是文化課的考試了。
馬尚德三項都選的是頭號,甚至是出號,所以,也順利地透過了。若是單論這個成績,還是可以排在賈珉之前的。
成績很快就出來了,兩場外場考試下來,就只剩下24人了。這24人將進入第三場考試內場。這回不考武技,而是考文技了。
此時已經是午時,於是休息吃飯,未時初,再考內場。
很快就到了未時,24名考生進了屋內,開始最後一場考試了。
對於武舉考生來說,許多人的真正考驗,現在才剛剛開始。絕大多數情況下,武生的文化水平都是不高的。有許多武技成績很好的,最後就栽在了文化考試上。
許多武生對於文化考試深惡痛絕。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作弊。夾帶小抄就是自然的選擇了。所以就經常發生考生作弊,中途被趕出考場的事情。
文化試卷分為三部分,第一是默寫。內容是《武學七經》中的一部分。一般在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是策,相當於問答題。題目從《孫子》、《吳子》、《司馬法》這三部兵書裡面出。
第三部分是論,也就是議論文。題目從《論語》和《孟子》這兩部書中出。
要想在文化課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得對《孫子》、《吳子》、《司馬法》、《論語》和《孟子》這五部經書背得滾瓜爛熟的,至少也要背得差不多的,否則,題目出來了,就只有乾瞪眼了。
武舉考試考文化課,並不是為了為難武生們。而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步。
武舉選拔的是將來的武官,而且是中高階武官的組成部分,所以,就要文武兼備才行。一個文盲武官,終究是難以勝任大任的。
況且,軍隊裡的文書往來也很多,若是武官沒文化,也是很不方便的。
對於文化考試,賈珉是最有信心的,所以,心情就很輕鬆。
拿到卷子後,沒有急著答,而是先把幾道題都看了一遍。
第一道題是默寫,題目是《孫子?兵勢篇》。
第二道題是策,題目出自《吳子》。
第三道題是論,題目出自《孟子》。
這三部書,他都是幾乎倒背如流的。把答案在心裡默唸一遍之後,開始研墨。
一邊研墨,一邊琢磨著在卷面上如何排版。
除了答案正確,文字流暢,字跡工整,卷面乾淨整潔外,卷面的版面如何安排,對於考官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
一個安排的規整美觀的版面,其實是考生思維周密和運籌能力的體現。在答案都正確的情況下,一個好的版面和一個差的版面,給考官留下的印象,肯定是不同的。
如果卷面上的字,大的大,下的小。這塊擁擠不堪,那塊兒又大量留白,不僅不美觀,還體現出考生思維的混亂。給考官的閱卷體驗,肯定是不一樣的。
心中核計已定,賈珉開始答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