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重寶永樂甜白釉暗花梅瓶,因為內壁有完整的陰刻詩句,一躍成為曠世奇珍。
陸飛和徐茂臣兩個行家興奮不已,同時感嘆,若是早被劉建華髮現這個秘密,這件重寶,自己***是見不到了。
哥倆合作,將這件重寶小心打包裝好,繼續欣賞其他物件兒。
明朝瓷器區雖然都是不錯的精品,不過由於甜白釉梅瓶的出現,其餘就顯得有些黯淡無光。
哥倆隨便看了看,並沒有再上手。
不過,哥倆在為數不多的元代瓷器中,見到一件好東西。
樞府瓷折腰碗。
說到元代瓷器,人們自然會想到元代青花,實際上,元代創燒的卵白釉瓷也是朝廷定燒的一種高檔瓷器,在當時極富盛名。
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鎮青白釉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狀,頗似鴨蛋殼色,故稱之為“卵白釉”。
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愛,常命景德鎮窯燒製供官府使用。
傳世品以元代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定燒的卵白釉瓷為多見,樞密院定燒瓷在盤、碗器的紋飾中印有“樞”、“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稱之為“樞府”釉。
元代“樞府”瓷製作規整,品質優良,多有印花裝飾,紋飾題材以雲龍和纏枝花卉紋為常見,因“樞府”釉屬乳濁釉,故紋飾不太清晰。
“樞府”瓷與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顯得尤為精緻,修足規整,足底無釉,底心有乳釘狀凸起,胎體厚薄適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精品。
長期以來,因“樞府”瓷傳世品極少,元代“樞府”瓷僅為文博界所瞭解認識。
1982年在安徽省歙縣曾出土一批窯藏元代“樞府”瓷殘器,其中有折腰碗、盤,為人們進一步認識元代“樞府”瓷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這一重大發現引起了神州收藏界和世界陶瓷愛好者的巨大轟動。
從82年到上世界末,神州颳起一陣“樞府”鳳。
全世界的收藏愛好者湧入神州,尋找樞府瓷器物。
可人們遺憾的發現,樞府瓷存世量實在太過稀少了。
即便有發現,九成九都是殘器。
完整的器物比百年老棒槌還要稀罕。
收藏這一行,有的時候就是犯賤。
越是稀少就越想得到。
得不到怎麼辦?
那就拿錢砸!
你那有整器是吧!
賣不賣?
要是賣,我出高價。
你看一百萬成嗎?
不成就兩百萬,再不成就四百萬。
就這樣,沒過幾年,樞府瓷整器就被炒到了天文數字。
05年菲利普斯拍賣行出現一隻樞府瓷平盤,拍出了摺合神州幣一千一百萬的高價。
到現在,那隻小盤的價值,已經來到了一千八百萬左右。
眼前這件折腰碗高八公分,口徑將近二十公分,足徑七公分。
敞口,斜腹,折腰,圈足。
此器採用印花工藝在內腹壁為一週回紋,在回紋對應處印有“樞”、“府”二字。
回紋下為一週連體花瓣紋,折腰處與內底形成一個斜圓地,內印雲龍紋,龍紋小頭,鹿角,無發,細頸,軀體瘦長有力,三爪。
龍體身披火焰紋,昂首曲身騰飛於祥雲之中,氣勢恢宏。
此雲龍紋與元青花的雲龍紋造型基本相同。
器外壁腹部顯露一道弦紋,將腹部分為上下兩層。
腹壁見拉坯旋紋。
體施卵白釉,釉色呈鴨蛋青色,釉層失透,釉面瑩潤。
圈足厚實,無釉,足端平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