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管著的;另一塊就是各種鋪面,這些商鋪主要有米店、布店、脂粉店、書畫齋等,這些是由二兒子管著。
但是梅老太太並沒有完全放手,這兩塊的賬,她都時不時地查一查,這兩塊的地和鋪子,她也時不時去走走看看、問問聽聽。
梅老太太放手的倒是家中後宅後院這一攤事兒。原來是交給了大兒媳婦,可自從大兒媳生的這個孩子在兩三歲時發現不太對勁之後,這個家就由大媳婦和二媳婦共同管了。
大兒媳婦經常帶著自己的兒子去拜訪名醫神醫,又親自教養,為他費心費力地請了私塾先生來家裡教,但自己兒子去上課之前,她總要先教一遍。如此多的牽扯了大兒媳婦的時間和氣力,自然管家的事就得分出一半由二兒媳婦承擔。
雖說現在並沒有分家,所有的吃穿用度都是公中統一按例下發,但這世上的事兒都是縣官不如現管。
比如老大他管著山管著地管著莊子,那山裡出產的好東西,莊頭總會想著老大,比如前一陣山裡得了一件上好的狐皮就拿來給了老大。
老大收了這個狐皮,首先想的是自己的妾室金浣蘭肯定會高興。雖然心裡惦記著妾,但自己的母親和嫡妻,他是沒敢忘,便交代自己莊上的人,果然過了兩個月,獵戶們又給尋摸了兩件狐皮來。老大也沒敢把最好的那件給金浣蘭,還是送給了自己的母親。
老二管的這邊也差不多,布店脂粉店來了新的布料,新款式的成衣,好的胭脂口脂香粉,肯定都是先告訴老二那邊。以前老二得了信兒會告訴媳婦一聲,讓她去店裡挑一挑選一選,賬呢,他來處理就行。
這種事兒大房二房的人都是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瞧著呢,就是主子不在意,分屬各房的下人們也都相互看著。
各自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佔一點便利,兩個兒子彼此也都心知肚明。那錢大概就是老二自己付了吧,老大尋思,走公中的賬,他應該沒這個膽子,娘時不常還看賬呢。
可自從有了翁慧,這個事辦得就不一樣了。以前梅軒齊讓媳婦袁芷溪自己去店裡挑,但如今他是把布店和脂粉店的掌櫃叫到家裡來,讓他們帶著夥計帶著新到的款式,來給翁慧挑。
他也會吩咐著有幾件看著還不錯,送去母親那個院子,但是妻子那一塊兒他再沒發過話。袁芷溪似乎也十分識趣,也就沒有再去過這些布店和脂粉店,她就用著公中的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