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三門峽,三門峽太險要了,基本上都是十船七毀,一直是制約朝廷漕運和關中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朝廷沒有辦法,只有在三門峽一段走陸路,修建中轉倉庫。
如果李鄴想把荊襄船隻送到隴右,唯一的麻煩就是三門峽,以前李鄴還擔心隴右和朔方之間的高山峽谷,但事實證明,它們可以走皮筏子,只是沒有縴夫,如果能解決了動力,那問題就迎刃而解。
荊襄有五百多艘車船,動力就可以解決了。
但三門峽也不是所有船隻不能走,李鄴記得少年時烏雞郎說過,他們就是運貨的,從長安到洛陽,每次都要經過三門峽,十幾多年都平安無事,最後是因為新夥計經驗不足,導致船隻在三門峽撞山,船毀人亡。
說明三門峽還是可行的,關鍵怎麼走?
這時,季壽春帶著一名官吏和兩名中年男子走進來,官吏叫劉行遠,是陝州治河官,專門負責三門峽這一塊的水文監測,兩名中年男子便是船工了,黃河上行船二十幾年,對三門峽瞭如指掌,他們三人是李鄴父親李岱幫忙找來的。
三人跪下磕頭行禮,“參見岐王殿下!”
李鄴請他們起身,笑道:“請你們來隴右,其實就是了解一下三門峽的情況,當然會有筆生意請伱們做,事成之後,每人能賺五百貫錢。”
劉行遠急道:“殿下,卑職不是為了錢。”
“我知道,我這裡缺少一名都水官,監控隴右的水文,並教授一批學生,但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才把你請來。”
“小人願為殿下效力!”
李鄴點點頭,指著沙盤道:“我給你們說,我最近想把一批船隻從荊襄轉運到隴右,李光弼將軍收復了汴州,船隊就能從長江駛入黃河了,但過三門峽是個難題,所以才把你們請來。”
一名最年長的老船工道:“殿下,從這種地圖上看,過三門峽不難,這麼寬的河道呢!但它沒有把水流的情況顯示出來,三門峽有兩大危險,一個是暗流,一個是河底暗礁。
朝廷的漕船為什麼過不了三門峽,因為它是一串幾百艘,除了首船可以由船工掌控,但後面的幾百艘漕船就只能跟隨水流,偏偏水流就會引導它去撞山,所以過三門峽的第一個難點,就是要克服水流,不能讓船隻受水流的控制,每艘船都要獨立,都要有經驗豐富的船工掌舵,這才是幾百艘船過三門峽的關鍵。”
另一名船工也道:“我補充一點,三門峽過不了大船,水下有暗礁,滿載貨物的大船很容易撞上暗礁傾翻,也不是一定過不去,那就要一點點地航行,專門有人盯著水面,指揮方向,才能擦著暗礁過去,如果遇到最常見的河面起霧,那就是九死一生了。”
李鄴連忙問道:“大船是指多大的船?”
“一千石以上的貨船,如果滿載貨物就不行。”
李鄴負手來回踱步,他要呼叫的船隻都是一千石的車船,但他想順便運一批張平從江南採辦的糧食過來,這就有點麻煩了。
劉行遠在一旁道:“殿下的船隻如果比較大,而且有貨物,可以有兩個辦法解決。”
“什麼辦法?”李鄴回頭問道。
“一個是船貨分離,貨物走陸運,繞過三門峽,船隻走水路,過了三門峽後再裝船,目前包括朝廷都是這樣做的。”
“第二個辦法呢?”
“第二個辦法就是摧毀暗礁,天寶七年,殿下的祖父就下令讓三千石大船裝上鐵撞頭,去撞擊水下暗礁,可惜沒有成功,力量還是弱了一些。”
這時,李鄴腦海一閃,他想到一個辦法。
(本章完)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