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威之舉,詔令草原各部共討之!
是,老奴即刻去辦。王秉和一聽便知李貞已下定決心要對薛延陀發難了,也不敢多問個究竟,忙不迭地應答了一聲,領著人便要退將出去,卻不曾想李貞突地又加了一句:即刻請莫、納二位先生來書房,去罷。
是,老奴告退。王秉和躬身應答了一句,領著人退出了書房,自去安排相關事宜不提。
諸王前番連受重挫,如今都在舔傷口,暗自積蓄力量,自是不敢在強勢已極的李貞面前使絆子,而李貞也沒打算趁著監國的時機出手對付諸王,故此,京師近來風平浪靜,毫無波瀾,不單李貞本人,便是兩大謀士也都藉著這麼個良機好生休整了一番李貞本人因著是監國太子的緣故,輕易無法走出東宮,可兩大謀士卻無此限制,這不,前些日子,兩大謀士同時跟李貞告了假,拿了東宮的條子,帶了燕十八等人攜手到上林苑裡打了回獵,昨日方才迴轉,此際正在崇文館裡與一幫子新晉的學士們閒聊著,一聽李貞傳喚得急,忙不迭地便趕回了書房,一見到李貞面色凝重,兩大謀士立馬知曉怕是有大事發生了,不經意地對視了一眼,各自行上前去,對著李貞躬身行禮道:臣等見過太子殿下。
兩大謀士如今越來越堅持行君臣之禮,李貞明說暗示了好幾回了,都不見效,索性也就懶得再計較此時,隨意地擺了下手,沉著聲道:免了罷,二位先生請坐。
殿下可是準備對薛延陀動手了?納隆與莫離都是當世之智者,雖尚未看過軍報,卻已然猜出了李貞叫自己二人前來的意圖所在,然則納隆較沉穩,而莫離相對隨意一些,這才剛落了座,莫離便笑著率先開了口。
嗯。李貞對於莫離能猜到自己的心思一點都不感到奇怪,點了下頭道:北方軍報剛到,父皇親率主力於牛欄崗一戰中全殲高句麗十六萬大軍,如今已下詔三路合擊安市城,算時日的話,此時父皇所部應該已經抵達了安市城,若是本宮所料不差的話,攻城戰只怕已經開打了,這與本宮事先的推演相吻合,此戰能勝否尚屬未定之事,唔,在本宮看來,即便能破城,沒有半年之功怕也難成,若如是,薛延陀之計劃也就得開始了,本宮已讓人通知禮部,承認拔灼為正統,二位先生對此事有何看法,都說說好了。
兩大謀士都通軍略,只不過納隆在這一方面稍遜一些,而莫離之軍略才幹卻是極強,尤其是在大勢的判斷上,未必就比李貞差多少,此時一聽李貞將情況介紹了一番,莫離心中便已是有了數,笑著搖了搖手中的羽毛扇道:殿下儘管按原定計劃展開好了,唔,若是陛下此番不勝而歸,自是需要一個出氣筒,便拿薛延陀作法也無甚不妥之處。
納隆與莫離不同,他乃是出自草原部落,當初已開始是為了族人的安危才選擇投奔了李貞,當然了,在李貞的氣概與知遇之恩的感召下,如今已是李貞最信得過的兩人之一,可他的內心深處卻還是不免有著草原之情節,此時一聽李貞已然下定決心要對薛延陀動手,心中難免起了些波瀾,可因著目下的立場之故,卻又不好多說些什麼,只是面帶憂慮地坐在那兒,良久不發一言。
納隆雖不開口,可李貞卻清楚地知道納隆的憂慮與彷徨之所在,這便慎重地開口道:納先生,本宮當年曾與先生有約,當視草原各部為我大唐之一體,本宮始終不敢或忘,旁的不敢說,倘若本宮得掌天下之權柄,定當以教化草原為己任,務求草原各部能融入我大唐之中,成為我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將為我大唐之國策,倘若窮本宮一生都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