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洎,朕沒讓爾開口,爾是欲欺君麼?李世民涵養再好,也無法忍受劉洎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自己的權威,一揮手,惱怒地打斷了劉洎的罵聲。
一見到李世民發了火,劉洎這才赫然驚醒了過來,忙不迭地躬身行禮道:陛下,此賊信口開河,老臣只是一時氣不過,衝撞了陛下,自知有罪,請陛下處罰。
哼!李世民心中雖有氣,可見劉洎已當庭認了錯,也不好過為己甚,冷冷地哼了一聲,便算是將此事揭了過去,也不去理會劉洎的請罪,掃了劉洎一眼之後,依舊看著文選清道:文選清,爾既指證劉侍中,那就當庭將事情之經過再述說一番,彼此對質一下罷。
是,微臣尊旨。文選清眼中掠過一絲厲色,略一沉吟之後,開口道:啟奏陛下,微臣在吏部任主事已有二十餘年,一向持重,從無過失,此番出錯,全是劉侍中逼迫所致貞觀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時值荀假,下官正在家休息,午時過後不久,有一劉府家丁尋到下官府上,言及劉侍中有請文選清絮絮叨叨地將口供再次複述了一遍,雖說傷後中氣不足,聲音微弱,可在這等寂靜之中,殿中諸人倒是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地,與李貞所提交的那份口供別無二致。
劉侍中,爾對此可有甚疑問?待得文選清陳述一畢,李世民轉向了早已被氣得直打哆嗦的劉洎,語氣平淡地問了一句。
陛、陛下,這,這,這是含血噴人,荒謬,荒謬,老臣於今日之前,連見都不曾見過此人,何來脅迫其偽造公文之舉,老臣實是冤枉啊!自感委屈難耐的劉洎險些就此落下淚來,躬著身,用顫抖的語調回答了一句。
父皇,兒臣以為劉侍中所言方是事實,請父皇下旨斬了妖言惑眾之輩以安天下!劉洎話音剛落,魏王李泰立馬站了出來,高聲稟報道。
父皇,兒臣以為雙方既然各執一辭,不妨讓二者相互對質一番便可分清是非,請父皇明斷。李泰話音剛落,李貞沒動,倒是李愔跳了出來,滿臉子正色地插了一句。
貞兒,爾既是此案之主審,那就拿出個章程來好了。李世民沒有理會李泰、李愔兄弟倆的稟報,而是看向了默默不語的李貞。
嘿,看樣子老爺子是真打算拿劉洎當出氣筒了,那咱就順水推舟一把罷!李貞心中一動,已然有所了悟,然則臉色卻平靜依舊,大步出列,一躬身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理不辨不明,事不說不清,就依六哥所言,讓兩造當庭互詰便可。
準了。李世民連想都沒想,一揮手便準了李貞的奏請。
劉洎乃是堂堂宰相,而今竟然落到要跟一個微末小官當庭辯論的地步,心中的淒涼便可想而知了,再一看趴的文選清面目可憎,心中的委屈登時便化成了萬丈之怒火,憤怒地吼道:賊子,爾既敢妄言見過老夫,那就說說誰帶爾去老夫府上,又是在何處議的事,室內有何擺設,你說,你說!
別看劉洎此時氣火攻心,可為相多年的經驗還是在的,這幾個問題極為關鍵一個從來沒到過劉家之人是不可能說得出劉家裡的狀況的,只要文選清答不上來,又或是答非所問,這供詞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只可惜李貞既然謀劃著要對付劉洎,又豈能不想到這些細節,劉洎這一問算是徹底將自己給搭將進去了罷。
文選清早就得到了李貞的相關提點,自然不會被問倒,此時見劉洎果然如同李貞所預測的那般跌進了圈套中,眼中飛快地閃過一絲得色,緊趕著便答道:帶下官前去劉家莊的是個名叫劉三的中年漢子,據其自言乃是劉侍中府上之老管家劉阿大的三兒子,下官去的是劉侍中的書房,書房中別無旁人,陳設簡單,除了一書桌,一几子,四張矮椅之外,並無其他傢俱,南面牆上掛有一副裱好的字幅,上書大好河山,北面是窗,東面有一山水畫
文選清不帶停頓地將書房裡的擺設娓娓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