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遠遠不如鬼子的,但是韓雲華能毫不猶豫地劃出兩個騎兵旅歸他指揮,這種魄力、這種胸襟實在讓人佩服。單單這一下,韓雲華便贏得了李運昌的友誼,用李運昌的話說:“這樣的人值得相交”
倒不是韓雲華不知道鬼子的實力在他之上,但是現在對他而言,騎兵旅擅長的是長途奔襲,而最忌諱的就是讓騎兵攻城和防禦。接下來的戰鬥註定是你死我活的陣地防禦戰,而且內蒙古軍區註定只能是被迫防禦的一方,所以騎兵旅對韓雲華來說暫時失去了作用。而冀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它北踞長城,南臨渤海,西控京律,是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要道。這裡不僅有豐富的物產可資軍需,而且深山密林,可供迂迴。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理想戰場。
日軍侵佔東北三省後,為吞併全中國,就首先奪取了冀東。早在1933年初,他們就興兵攻佔長城各口。駐守在喜峰口、冷口,古北口一帶的國民黨愛國官兵在冀東人民的支援下奮起反擊,後因國民黨政府不予援助而失敗月31日,國民黨政府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竟同日本侵略軍簽訂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協定”,把冀東劃為非軍事區。接著國民黨政府,又搞了個“何梅協定”,把冀東拱手讓給了日軍。漢奸殷汝耕組織“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從此,冀東就完全淪陷為日本侵華的軍事跳板和兵站基地。600萬冀東人民,就變為日軍鐵蹄下的亡國奴,過著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機會現在就擺在面前,向來有便宜就佔的韓雲華怎能輕易放過,不就是兩個騎兵旅嗎,劃出去就劃出去了,又不是不回來了,就這樣冀東的戰事又起了新的波瀾。
'。。'
第一百二十一章:冀東事變(十二)
第一百二十一章:冀東事變(十二)
日軍華北方面軍各部齊聚張北縣,首先是作為地主的第二十一師團“擊潰”原本駐守張北縣的楊成武部的主力,佔領了張北縣城。隨後谷壽夫所部的主力在集寧城下受挫後會同第二十六師團主力也來到了張北縣,由於楊成武部的潰退,所以日軍一路走來平安無事,並沒有遭到中**隊的偷襲。
現在小小的張北縣城裡彙集了日軍華北方面軍的三個整編師團外加兩個獨立旅團一個步兵旅團,總兵力達到了恐怖的7萬人,這還不算各部配合作戰的近三萬偽軍部隊。
這次東進的作站目標早已確定,那就是徹底消滅韓雲華部的主力,解決大日本帝國的後顧之憂,將支那東北華北以及蒙疆地區徹底打造成帝國的後方基地,為帝國實現大東亞共榮的皇圖霸業奠定基礎。
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艱苦作戰,華北方面軍各部對韓雲華所部的戰鬥力都有了一個較為清晰地認識,絕不能將這支支那軍隊等同於一般的支那軍隊對待,否則是要吃大虧的。
縱觀這二十多天的戰鬥,大日本帝國雖然出動了十多萬部隊,加上偽軍和用於牽制八路軍其他部隊的各個師旅團,總兵力幾乎達到了十七八萬人,但是取得的戰果十分有限,儘管幾乎摧毀了韓雲華部的老巢,但是部隊傷亡慘重不說,單單消耗的物資彈藥就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彌補回來的。然而有軍事價值的要塞據點還幾乎全部掌握在支那軍隊手中,包括韓雲華部的終級據點大青山和郝家大寨,當然也包括察哈爾第一大城集寧,可以說華北方面軍的這次軍事行動只是將韓雲華從察哈爾趕到了冀東,實際上韓雲華部的主力並未受到致命的打擊。
戰爭進行到現在,誰也不敢也不能小瞧這支以前名不見經傳的支那軍隊了,幸好張北縣城已經拿下,現在谷壽夫等人所要做的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