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製程:035u~90n;
規劃產能:10萬片/月;
實際上中芯國際是以記憶體產品起步的,最初的技術來源是東瀛富士通;
後來才又從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和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分別引入了018和013微米的邏輯晶片工藝。
第二條線是京城廠。
不同於魔都廠的8英寸,京城廠一開始就是最先進的12英寸。
僅比全球第一條12寸線的建成晚三年,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重大突破!
主要的技術來源是英飛凌的技術支援。
2002年12月9日,中芯國際和英飛凌宣佈簽訂生產dra的合作協議,英飛凌將其014微米的dra溝槽技術轉移給中芯國際。
為了拿到這條生產線,老張也用盡了渾身解數。
也多虧有了中芯國際零的突破。
海力士在無錫那條月產5萬片,12英寸晶圓廠的裝置才能順利運到華夏。
可惜京城廠的產能小了一些。
只有6萬片的月產能,技術標準到是提高了,工藝製程達到了018u~55n。
最後就是津門第三廠。
2003年10月,摩托羅拉新上任的執行長以29億美元的超低價將自己的天津廠出售給了中芯國際。
2004年1月16日,中芯國際與摩托羅拉完成轉移位於天津的os17於的全部事宜。
與此同時,雙方建立策略代工夥伴關係。
中芯國際的產能提升了一倍。
:()我的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