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的錯誤。這也是發動機正常的研究,都是以十年左右為週期的結果。
王風林不厭其煩,神情專注,一遍一遍的修改著錯誤,讓渦扇18的發動機更完美。
經過他的反覆修改,科研平臺上顯示出渦扇18的最新版本,他檢視渦扇18的各種資料,達到他的理想狀態。他估計完全可以把世界最大的飛機,重達640多噸的安225帶起來。
他注意力集中在科研平臺上,點選下一步,生產製造技術。科研平臺需要單位的專利技術資訊,他直接給科研平臺,開放黎明廠技術專利的讀取許可權。
最後科研平臺給出兩種機型,一個是用他們單位的專利技術,製造而成的渦扇18發動機,一個是用手星宇科技的材料科技專利,製造而成的渦扇18發動機。
他比對這兩種發動機,差別太大了,這簡直是活塞發動機和渦扇發動機的差別。
用他們廠自己的技術製造的渦扇18發動機,耗油很高,它的推重比還低,勉強符合重型航空發動機的合格標準。和蘇聯八十年代技術差不多。
使用星宇科技的材料技術,製造出的渦扇18發動機效能很恐怖,它的耗油量非常低,根據轟20的載油量,它可以不用空中加油,就完整繞飛地球一圈,整整四萬公里的航程。
渦扇18發動機搭配轟20的機體結構,最高速度可以達到三馬赫左右的速度,平時也有1。5馬赫的巡航速度。這意味它最高時速比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f22猛禽還快,在現代的戰爭中,當戰鬥機無法攔截轟炸機的時候,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
王風林激動萬分的,點選用星宇科技的材料製造渦扇18發動機。科研平臺提示,使用星宇科技的資料,必須付費購買星宇科技的材料科技專利授權。
王風林感覺有人拍了他肩頭,他最厭煩別人在他思考的時候打擾他。他睜開眼睛,聽到羅正剛說。
“王總師,你在那閉著眼睛操作量子計算機,你已經坐在椅子上,幾個小時,我看很投入,沒有打擾你,剛才你的臉色很不對,我還以為你出現什麼問題,這才叫醒你。”
王風林尷尬的一笑,他第一次使用科研平臺,精神太過集中,忘記把量子計算機的光幕開啟。
王風林用意識控制量子計算機,開啟光幕,光幕上展現出渦扇18的資料。
“你們看,光幕上就是我設計出的渦扇18發動機,一共有兩種。”王風林環視一遍房間內的眾人,同時開啟光幕說道。
房間內都是飛機發動機方面的專家,他們目不轉睛的盯著光幕上的渦扇18發動機。發動機展示出獨特的工業美感,深深的吸引著他們。
羅正剛看到渦扇18發動機的詳細資料,驚呼道:“這怎麼可能,王總師,這是你設計出來的渦扇18發動機,渦扇18前幾天才進入到核心機設計階段。殲20的發動機渦扇15峨眉,它的設計研製週期長達十多年。渦扇18發動機的設計怎麼這麼快。”
羅正剛不懂發動機的具體技術細節,他主要是負責發動機的製造。但他也知道一款發動機的設計,不可能這麼快。
王方林謙虛的說道:“都是科研平臺的作用,我也沒想到用科研平臺,他在研製發動機的領域,有這麼快的速度,竟然能把我們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說短短的幾小時之內。”
王風林的團隊中,有人不可置信的說道:“王總師,這個發動機看樣子,不是設出來的核心機,好像是能直接可以生產的原型機。”
王風林平時帶很和氣,團隊的人和他相處的都很好。他們都是直接提出意見。
在場的所有人都是發動機領域的專家。當然能看出來核心機還是原型機的差別。他們看到光幕上的機器是原型機。都感到十分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