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將赫進統領的二十萬大軍正在強攻易雲關,守軍頑強抵抗,三日內必能攻陷城池。
鎮守崇陽的中郎將孫頜率十萬大軍出關,進逼榆林關,但沒有揮軍攻城。
榆林關有守軍多達十一萬,兵力比他統率的大軍還要多出一萬,據險關固守,沒有數倍於敵的兵力,根本攻不下來,他就算急於立功也不會因此犧牲將士的性命。
據夜不收傳回的訊息,自長安境內的荒山上升起三股狼煙之後,東坪關昨夜發生兵變,吼殺聲響了一整夜,之後,十萬青川府兵自江羅城湧出,進駐東坪城,但沒有出關。
從打探到的情報分析,衛大衙內和巫悠認為孔寧已經安全的回到青川省,或是坐鎮江羅城,或許是擔心赫進所部的二十萬大軍。
赫進攻克易雲關後,有兩個選擇,一是進攻三羊關,直接威脅青川省府平津城,能夠早一點結束戰爭。二是陣兵榆林和三羊關之間,把榆林關變成一座孤城,等到城內守軍糧草耗盡,不戰自潰,不過,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孔寧就在東坪關內,也正為赫進這支大軍頭痛不已,心中更是猶豫不決,如果赫進選擇直接進攻三羊關,就令他難辦了,如果只是屯兵城下,截斷與榆林關的聯絡,他還有一定的時間拼上一把,問題是他不是赫進,不知道他的選擇。
他手下謀士也因此吵得不可開交,一些人建議在固定東坪關的同時增兵三羊關,在兩關之間構築防線,阻擋赫進的大軍,時間一久,必有變故,他們相信朝廷肯定會有的動作,就算不能把衛氏趕出朝堂,下絆子使陰招拖後腿等等坑人的招數肯定接連不斷,再加上各方面的輿論,總之,情況肯定對他們好。
另外一些人屬於激進派,他們建議孔寧放棄榆林和三羊兩關,收縮兵力防守省府平津城,必要時候可以放棄省府,全力固守江羅和東坪兩城不失,這期間,拼命的徵召青壯,組建大軍,只要兩關不失,大軍便無後顧之憂,可全力進攻長安,只要攻佔長安,便可扭轉乾坤,這叫孤注一擲,置死地而後生。
孔寧行事激進,但還沒有激進到瘋狂的地步,平津可是孔氏祖輩苦心經營數十年的根基,要讓他放棄賴以生存的根基,他還沒有這個魄力,因此,他一直猶豫不決。
當朝廷的討伐檄文傳至東坪時,已是第二天的中午時分,朝廷的討伐檄文令孔寧火冒三丈,也讓那幫保守派面面相覷,一個個都乖乖的閉上了嘴巴,唯一的解釋就是朝廷迫於嘉月衛氏的強大壓力,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檄文。
討伐檄文一出,也讓他們慌了手腳,朝廷,代表的可是大義,嘉月衛氏可利用大義,名正言順的出兵吞併青川了。
嘉月衛氏手握兩省之兵,青川就是全省總動員,能不能抵擋得住還是未知數,而且失去了大義,何以為戰?
一時間,整個青川省惶惶不安,人心浮動,不少世家大族對孔寧的暴政原本就不滿,這會更沒有半點猶豫,拼命的想方設法和嘉月方面聯絡,給自已留條後路。
孔寧被逼到絕路,他沒有選擇,唯有孤注一擲,把身家性命都押下去了。
第170章 攻城
孔寧已經沒有退路,他立時下令放棄榆林關,退守平津城,同時拼命的徵召青壯,繼續組建新軍。
接連三次全省總動員,強徵青壯,從十五歲的男丁到五十歲的老人都在徵召之列,青川百姓的積怨終於爆發,不少戶人家與官兵發生衝突,家家戶戶的男人少年逃亡,整個青川省鬧得雞飛狗跳,只能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孔寧已顧不了那麼多,為搶時間,他不等從榆林關撤出的主力抵達平津,便率二十五萬大軍從東坪關出擊,氣勢洶洶的殺向長安。
派出的夜不收早已探知,剛被封為討逆將軍的衛寶玉率五千步軍和三千騎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