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皇位,我便不能?同為太祖子孫,憑什麼你便是正統我便是覬覦皇位?真是天大的笑話。”
正德語塞,一時間倒是難以反駁,燕王朱棣本是藩王,以靖難之名起兵躲建文帝之位,之後的皇位都是燕王一脈傳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反叛之舉;如今朱寘鐇拿這件事來說話,倒是很難反駁。
燕王是太祖第四子,而朱寘鐇是慶靖王朱栴一脈,朱栴是太祖第十六子;兩人均非嫡長子身份,也都沒皇位繼承之權,朱栴甚至還知道生母是皇貴人餘氏,而朱棣的生母是誰甚至都無人知曉。
見正德陷入尷尬之中,楊廷和看在眼中,他緩步而出來到朱寘鐇面前道:“朱寘鐇,你倒是會強詞奪理,皇上不與你一般計較,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卻不能不跟你辯上一辯。你乃皇族一脈,當知皇位傳嗣的規矩;永樂帝雖是太祖第四子,但太祖尚在位期間,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便已過世,時為燕王的永樂帝順延為長,本就有即位的資格;燕王以大明基業為重,故而並未爭奪皇位,而是遵太祖之命擁立皇太孫。亦即是說,燕王並非無即位的資格,而是深明大義為大局著想罷了;而你以此來詆譭燕王,豈不是太過無知了麼?”
朱寘鐇冷笑道:“姑且算你能狡辯,但既然擁立建文帝,卻又為何要起兵奪位呢?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麼?”
楊廷和搖頭嘆道:“大明基業要想萬世流傳興盛不衰,不僅需要臣子們的借力盡忠,還需要皇上的勵精圖治;身為臣子,我不敢言建文帝之非,但建文朝佞臣當道卻是事實,燕王起兵乃是為了大明江山的靖難之舉,之後建文帝不知所蹤,難道任由天下無主不成?燕王登基也是順應天下之望,於民心於倫常上均無悖逆之處,哪有你說話的份兒。”
群臣緩
緩點頭,楊廷和這一番辯護有板有眼,雖然不一定能讓所有人信服,但起碼也是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正德面帶微笑對楊廷和送去感激的一撇,楊廷和微微點頭,心中暗暗得意。
朱寘鐇愣了半晌忽道:“我起兵也是靖難,而非反叛,也是為了清君側,為了我大明江山萬代繁盛。”
楊廷和微笑道:“你也莫強辯了,要靖難你還沒資格,當年燕王靖難那是因為他是天下諸王之首,那是眾望所歸;你只是個郡王,且不論朝中又無佞臣,有沒有靖難的必要,就算是有這個必要,也輪不到你來。”
朱寘鐇叫道:“我乃太祖子孫,便是有這個資格。”
楊廷和搖頭嘆息,對這種強詞奪理的無賴言語連回答都懶得回答了。
正德也對這個人失去了興趣,擺手道:“押下去,該怎麼處置這些人內閣票擬奏上來吧。”
其實對如何處置朱寘鐇等人早已有了定論,這事壓根連商議都不需要商議,唯一為難的是慶王一脈的其他人該受如何處罰,朝中也是意見不一,有的建議將親王一脈全部圈禁起來;而另一些人則傾向於全部斬決,以警示天下諸王,正德傾向於後者,但又怕被人詬病,故而有些猶疑不決。
建議全部斬決的正是內閣李東陽和楊廷和這幫人,所以正德才會將皮球踢給內閣,將來動手了,也說是內閣的主意,而不是自己的主意。
當日午後,正德於宮中賜宴楊一清和張永,正德心中的大石頭被移去,心情高興的很,席間問及平叛之事,得知宋楠在寧夏鎮的種種行徑,滿口大讚宋楠膽大心細;劉瑾陪侍一旁,自始至終臉色凝重不出一言。
酒宴一直持續到傍晚,劉瑾也終於受不住楊一清和張永兩人不斷的跟正德談論宋楠的功勞告退離開,正德也喝的醉意熏熏道:“今日便到這裡吧,待宋楠回京,朕再請你們進來喝酒,你們也退下吧。”
楊一清起身來告退,臨行前意味深長的看了張永一眼,正德命宮女扶了進寢宮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