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一個不大不小劇組煙火組負責人,雄心壯志的想要成為一名導演,先在電視劇屆做出一番成就,然後再進軍電影業,爭取到五十歲之前能成為一個比較成功的電影導演。
如果能博取到一定的國際知名度,那更是睡覺都能笑醒的事情。
甚至,那時的他還有帶領中國電影衝向世界的夢想,只是他很清楚,這個夢想不是任何一個人自己就能完成的。
或許是夢轉到了現實,杜克忽然醒了,他睜開眼睛,看了看旁邊,斯嘉麗?約翰遜睡的正熟。
轉而看向一片漆黑的窗戶,杜克不禁想起了剛才的夢,如果他不是在好萊塢,而是在中國,或許也能成為這個圈子頂尖的一員,但帶領中國電影橫行世界卻不可能。
曾經他看過很多人的說法,比如將好萊塢電影複製成中國電影。
哦……這個想法很美好,但文化的差異不止是說說那麼簡單,就算忽略掉文化差異,忽略掉這是一個西方文化和價值觀橫行的世界,沒有突出的產業鏈效應,沒有完善的經紀人制度,沒有成熟的製片體系,沒有先進的特效製作產業,沒有強大的融資環境……
這些絕對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
搖了搖頭,杜克散掉這些想法,徹底回到現實當中,腦海中換成了更為現實的好萊塢。
好萊塢順風順水發展了這麼多年,其實已經遇到了它的天花板——北美市場容量無法進一步擴張。
為了突破這一層天花板,不難發現好萊塢開始做很多事情,國際市場對於好萊塢來說越來越重要,尤其是不斷膨脹的中國市場,為了能夠爭取到中國觀眾,現在好萊塢主創團隊到中國做首映已經成了一種標準配置,各種營銷噱頭也是層出不窮。
同時,好萊塢正在和矽谷走得越來越近,flix 、amazon 、甚至是蘋果都成為了好萊塢的合作伙伴。
從渠道上的授權,到內容上的合作,再到技術上的創新,具備新技術的矽谷也在影響好萊塢的發展。
當然,即便好萊塢遇到了自己的天花板,它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電影產業。
現在很多專業的評論家,又不甘寂寞的發出了自己的呼喊,認為成熟的型別片和大片模式,成了一種對於創新的禁錮,好萊塢越來越缺乏創意和創作能力,大片、大製作和電影宇宙,以及續集電影這些東西完全成為了好萊塢的主流,而那些題材上或者形式上有所創新的電影卻紛紛慘敗而歸。
然而,這些人卻故意忽略了,所謂些題材上或者形式上有所創新的電影慘敗,不是電影製片廠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確切點來說,是觀眾自己的選擇!
主流觀眾喜歡看什麼,喜歡在哪種型別的電影上面掏腰包,好萊塢就會滿足他們的要求,如果主流觀眾喜歡的是文藝片,杜克敢保證,未來幾年的暑期檔將看不到多少商業大製作,到時一長串的文藝片會排隊等著上映。
一部好萊塢影片,票房只是收入的一部分,這一點幾乎所有人都明白,但有些人卻忽略了,在這個年代,票房是影片後續產生收入的基礎。
影片票房火爆,隨後的dvd、網路和電視版權都能賣出好價錢,周邊自然也有人買賬,形象授權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一部影片只有幾百萬美元的票房,能指望他的dvd、網路和電視版權賣出高價嗎?
圍著這個產業打轉的商家沒幾個是傻子,而且美元在不斷貶值,像某些影片那樣賣十幾年周邊才能實現盈利,製片方恐怕也是欲哭無淚。
就在杜克胡思亂想,又要重新睡著的時候,急促的敲門聲忽然響起。
敲門聲吵醒了斯嘉麗?約翰遜,她翻了一個身,嘀咕道,“誰啊?”
這麼晚來敲自己的門,除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