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這裡中老年人的數量比平時要多了不少,還能聽到附近幾個人議論的聲音。
“《芝加哥》的票很緊張。”那是一個五十左右的人,他對另一個同年齡段的人說道。“我在曼哈頓地區跑了三家影院都沒有買到票,只好來了長島。”
“有這麼火?”
“我有朋友參加了多倫多電影節。看了展映場,他認為影片比任何一個版本的歌舞劇都要精彩。”那人似乎很有信心,“否則影片也不會拿到觀眾選擇獎。”
聽人議論了沒幾句,托馬斯發現有電視臺的人在做節目,一個nbc電視臺的女記者走在攝像機前面,正採訪著觀眾。
“請問你接下來要看的是哪部電影?”
女記者朱麗葉淺笑吟吟的樣子。極容易給人好感,“為什麼選擇它?”
“我想看的是《星際迷航》……”
朱麗葉圍著人群連續採訪了十多名觀眾,大部分人選擇的都是派拉蒙的最新商業大作《星際迷航》,少部分人選的是《芝加哥》,只有寥寥幾人選了《英國病人》。
選擇《星際迷航》這樣的商業片的人。理由基本都差不多,而想看《芝加哥》的觀眾,說出的觀影理由五花八門。
其中最多的是年齡較大的觀眾說出的因為它是《芝加哥》,剩餘的還有“想看湯姆?克魯斯”、“這是觀眾大獎獲獎影片”、“杜克?羅森伯格的新作”、“想看看導演與他新女友合作的作品”……
最讓朱麗葉感到驚奇的,竟然還有人是因為從網路聊天室裡聽人說這部影片很好看,所以才跑了過來。
不過,朱麗葉還聽到了一種聲音,對《芝加哥》的抱怨聲。
“我住在曼哈頓,聽上午看了影片的朋友說影片很精彩,下午就想出來看看,結果曼哈頓放映《芝加哥》的影院票都賣光了,只好跑來長島,連續找了兩家影院……”
接連問了好幾個準備觀看《芝加哥》的人,朱麗葉發現這種抱怨聲不少,很多人都反應影片的票緊張,好像觀看的人非常多的樣子……
等了近半個小時,理查德?托馬斯走進了影廳,這是一個大廳,他習慣性的選了稍微靠後些的位置,坐著安靜的等待影片開始,沒過多久他就發現,與外面反映的供票緊張相應,影廳的上座率極高,在影片開始放映的時候,從他的位置看過去,最少有超過九成的座位都坐了人。
“這只是週五下午啊!”
剛剛想到這裡,托馬斯不禁搖了搖頭,影廳中大部分人都是像他這般年紀,對於他們這些退休的人來說,白天和晚上,週五和週末,實際上也沒什麼區別。
影片很快開始了,從計時的那一刻起,理查德?托馬斯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導演做的相當出色,用貌似讚美的口吻,把上個世紀20年代以芝加哥為代表的浮躁心態徹徹底底挖苦了一番。
特別是對於他這種社會經驗豐富的人來說,不難發現影片中的內容對於70年後的今日仍然不乏適用之處。
片中有一句經典歌詞,叫做“殺人可以是一門藝術”。
這引發了托馬斯強烈的共鳴,低聲說了一句,“應該說恬不知恥可以是一門藝術!”
“你說的很恰當!”
坐在他的旁邊的,就是那個從曼哈頓過來的人,他說道,“很成功的改編。不是嗎?”
“是啊。”托馬斯點了點頭,低聲說道,“導演很好的傳承了鮑伯?福西的風格,大膽將影片歌舞處理成了洛克希的幻覺,讓歌舞插入的更加生動自然。”
“他演員選擇的也不錯。”那人附和道,“湯姆?克魯斯演的很出彩。兩個女主角的歌舞也很出色。”
影片放映結束,理查德?托馬斯已經與坐在周圍的人熟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