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守府中相處了十幾天之後,元起和諸葛亮透過逐漸的深入瞭解,漸漸都對對方生出了敬佩之情。元起發覺自己低估諸葛亮了,即便是沒有經過龐德公的傳授,諸葛亮的才能也可以稱得上是卓爾不凡了,有一種人是天生的妖孽,在某個領域可以無師自通,進而達到其他人望塵莫及的地步。顯然,諸葛亮就是這種人,他在有著遠超常人的智慧。其實嚴格說起來,元起本身也可以歸劃到這一類人中,他在武學方面的天賦,簡直比妖孽還妖孽。
而諸葛亮佩服元起的地方,除了元起為人處世的原則、待人親厚為民著想的品性之外,更是被元起浩瀚如大海的才學所折服,隨意一句話都可能飽含深意,看待問題的出發點往往立意新穎,而最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常常出人意表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兩人之間在這短短的十幾天內,彼此的默契急速增長,友情也達到了目前所能達到的臨界點,幾乎是無話不談,甚至常常秉燭夜談到深夜,然後兩人就在同一張床榻上抵足而眠。
十幾天之後,荊州牧元表的書信來了,信中言明願意舉薦諸葛亮到龐德公門下求學,並且經過初步的詢問,龐德公也答應了此事。
收到元表的書信之後,諸葛亮依依不捨,說心裡話,現在他是真的有點捨不得離開元起了,不止是因為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在元起身邊,更主要的是,現在諸葛亮已經把元起當成了良師益友,捨不得分開了。
元起心中自然也是十分不捨,但是大局觀一向出眾的元起,還是忍痛幫諸葛亮收拾好了行囊,然後親自送諸葛亮離開了宛城,一直送到南陽郡的邊界,這才與諸葛亮告別。元起明白諸葛亮目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求學,如果不讓他去求學,而是把他留在自己身邊,那簡直就是殺雞取卵,這樣的蠢事,元起可做不出來。
諸葛亮走後不久,郊外的房屋也蓋好了,諸葛玲和諸葛均就搬到了郊外居住。元起每隔三五天,總要過去看看,如果發現姐弟二人有什麼需要的東西,第二天就會派人給送過去。對諸葛玲姐弟兩人的照顧,幾乎到了無微不至的程度,讓姐弟倆心裡都十分感激。
空閒下來的時間,元起再次投入到了探索人才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位來投靠自己的能人,卻不是自己找來的,而是自己送上門來毛遂自薦的。
當時元起正在軍校場觀看軍士們訓練,一名穿著普通士兵衣甲的人走到元起面前,要求投在元起麾下。這個士兵讓元起很好奇,詢問之後才知道,這個人竟然是鼎鼎大名的魏延魏文長!
在魏延之後,又有一個人也是送上門來投效的,這個人是元起的岳父錦尚舉薦來的。錦尚怕元起在南陽孤掌難鳴,所以把自己昔日的一位學生推薦了過來。這個人叫顧雍,字元嘆,是吳郡人,早年間曾在錦尚門下求學十年,和錦尚情如父子。得到了錦尚的推薦信之後,顧雍一點猶豫也沒有,就跑到宛城來投靠元起了。元起自然也知道顧雍的大名,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政治和內政型人才。
元起見到顧雍之後,也是無限歡喜,當即就授予他從事的職位,負責管理南陽郡中一應大小政事。
更讓元起喜出望外的是,顧雍來到之後,還給好友魯肅寫了一封信,讓魯肅來南陽看看。當時魯肅是臨淮郡的豪強,收到顧雍的書信之後,來到南陽逗留了幾日,暗中體察民情,見到元起深得民心,是可以託付終身的明主,於是回到臨淮散盡家財,全部換成武器和糧草,裝滿了三十車來投靠元起。
元起和魯肅一日長談之後,當即任命魯肅為幕賓,負責協調文武官吏之間的排程。
此後半年,元起只提出治理南陽的大略方針,然後完全放權給顧雍和魯肅,兩人在對元起的方針進行詳盡的核實與補充,然後在宋瓊等人的幫助下,把元起的政策完美無缺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