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 (第1/4頁)

說到此處,他忍不住為之淚下,跪下泣道:“臣,罪餘之身,以明臣事漢朝,原本便無顏立足冠帶之間。然則陛下卻是英睿神武,開創強漢之基,若是此時偃武修文,輕薄徭役,撫卹生民,上應天心,下睦賢哲,何愁不成為後世景仰之一代聖君?若是此時有不利儒學之舉,臣只怕陛下千百年後,會有身後名聲之累。”

正文 第七十二章 法度(二)

他言辭懇切,神色真摯,確是為張偉後世聲名考慮,是以語出至誠,亦很有情感。身為前明大吏,既然投身以事新朝,自然希望新朝皇帝是後世稱頌的仁君聖主。那麼他投降一事,就可藉由張偉的聲名掩蓋,成為上應天心,下順民意之舉。是以無論如何,他都不願意張偉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誤再誤。

張偉亦知其意,知道他害怕分封一事引發後世紛亂,如西晉八王之亂,使國家立國不足百年,就頹然傾倒。其實中國歷史,權臣篡國之事筆不勝書,然則得國久些,便是聖君,得國短的,舉朝無好人。張偉現下不但分封,還要挑戰儒家兩千年來的獨尊地位,此事一旦施為失敗,再有分封一事,雖然新漢現在氣象鼎盛,或許覆亡就在頃刻之間,以洪承疇等人的政治眼光,又怎能不憂急萬分。

“卿不必多言,此事朕已有了定論。千百年來,中國皆以儒術治之。歷朝歷代非讀書人不用,然則自西漢至今,讀書人投*外夷者有之,黨爭禍國者有之,投身閹宦者有之!此尚且是大義所在,所謂讀書養氣,正已以正人,是所謂乎?”

說到此處,張偉忍不住站起身來,踱到錢謙益等人身前,訓斥道:“爾等以聖人門徒自詡,總是大言炎炎,動輒大義。我且問爾等,家中田畝不足百畝的,有幾人?家中僮僕不下百人的,有幾人?爭權奪利,貪圖享樂,爾等真是操心國事?笑話!”

他並不指斥黃尊素等人,卻將他們身後的一眾小臣挨個點出,這些人或是曾經貪汙,或是流連煙花之地,或是多置田畝土地,收取重賦。這夥人與吳應箕等人不同,雖然亦是進士出身,卻並不是將書中的那一套鬼話奉為圭臬,為人品格上多有缺陷,被張偉派司聞曹一一偵聞得知,此時當眾訓斥指責,卻令這些自詡為正人君子的朝臣難堪之極,一時間無地自容。

黃尊素等人越聽越是心驚,委實料想不到自已的這些門徒表面上光風霽月,坦坦蕩蕩,背地裡卻是如此齷齪。張偉並不與他們辯論儒家經義,卻從人格上下手,一下子打的眾人措手不及,各人都難堪自已出醜,哪裡還敢出頭與皇帝辯論大義。

張偉心中得意,知道這一悶棍敲的不輕。明皇用棍子打不服朝臣,實為自身不智。打擊這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在人格上將其否定,那麼以不現實的道德標準要求別人的他們,哪裡還有臉為大義爭執。

錢謙益為官多年,家裡有良田數千畝,雖然以明朝舊例,他還不能算的上是貪官。不過自身家產來路如何,自然是心中有數。此時見皇帝一一將黨羽的汙點當眾拿出來斥責,他心驚膽寒,唯恐當年在崇禎朝以貪汙事被黜一事重演當場。當日事他雖然被汙,卻也是因已身並不那麼幹淨,若是依著漢朝的都察法令,只怕家產立刻被抄,自已亦要鋃鐺下獄。

此時群臣開初的幻想已然破滅,各人只盼皇帝能夠開恩,免了各自的罪過就已是皇恩浩蕩。黃尊素自身持正,卻不如那夥汙糟貓一般害怕,因見張偉回座,他便冗聲道:“陛下,眾臣多半有罪,臣亦心驚。然而聖人之教卻是沒錯,只要各人能修身受教,聖言煌煌,以天下學官教誨訓導,朝廷多有褒獎恩賞,數十年後,天下必然大治。若是將以嚴刑酷法治國,以法家學說與聖人並重,惑亂人心。臣只怕亂世不遠,治世寧有日乎?”

“儒法並百家並重,方才是治世之道。如卿所言,當日齊宣王並不信儒家學

最新小說: 重生黛玉清仇錄 第五人格:尋找感染源 現代高材生的古代傳奇 盜筆:被張麒麟暗戀?我是男的! 四合院何雨柱之偷天換日 殘夢遺傷 伊萊克斯亡靈法神 不準叫我氣球姐! 霍格沃茨的命運巫師 原神,身為初代雷龍,我竟被同化 【王俊凱】與你相遇真好 大玩家:第一紀元 死對頭總想讓我喜歡他 網遊:開局SSS天賦,吞噬召喚 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師弟 庶女開鋪:我靠美食當上商業女王 博德之門3:從螺殼艦開始新生 我在全息武俠遊戲裡成了邪神 魔法辭條 網遊:我的攻擊刀刀斬血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