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證政令清明通達。但那也僅限於一些難以決斷的國家大事,如馬市開放的具體條陳,安全設防,一些地方官的任職等根本不必過內閣之手……”
四位御醫恨不得把耳朵堵起來,或是挖個洞把自個埋了,假裝自己不存在。
顧景雲實在是太狠了,這兩項問題簡直是把滿朝文武都給得罪遍了。
人員沉冗就得裁員,大家好容易當上官,誰願意就那麼回家種地去?
內閣涉權太廣那就得收權,誰願意把到手的權利交出去?
他們雖然是看病的大夫,但這麼簡單的問題也知道啊。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本意是讓皇帝好好休息,不是讓他操勞過度啊,此時提起這兩項不是給本來就已經夠忙夠累的皇帝找活兒幹嗎?
這到底是來幫他們的,還是害他們的?
太子卻很快反應過來,拱手向顧景雲行半禮道:“請先生教我。”
皇帝也含笑看向顧景雲,“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呢?”
“放權,將一些六部就可以處理的事務交由六部自行處理,不用再上報內閣和陛下。只一些重要難決之事方須上折,陛下,如今內閣積壓事務過多,不僅您和太子,五位閣老三分之二的時間也都花費在內閣之中,時間太長了。”
“除了地方上的緊急奏摺外,透過六部呈交上來的大半都可以自行決斷,並不用上呈內閣與陛下。要知道內閣設立之初,除重大國事外,其餘事務是不會詢問內閣的。”
“只怕內閣不會同意,到時又免不了一番紛爭。”皇帝嘆息道。
顧景雲卻淡然的道:“陛下多慮了,五位閣老皆是為國為民的忠君大臣,他們會體諒陛下的辛勞,也會體諒六部堂官的不易的。若是他們不願放權,那就只能裁撤六部官員,總不能白消耗百姓稅收吧?”
黎寶璐眨著眼睛小聲補充道:“而且閣老多兼任六部尚書,陛下覺得他們會不答應嗎?”
應該說,他們敢不答應嗎?
皇帝和太子秒懂。
一般內閣閣老多是從六部中選出四人來擔任,也有例外的,但內閣中總會有六部尚書在,多則四人,少的也有一個。
而現在五位內閣有三位兼任尚書,說是放權,但也是從他們個人手上將權利下放到他們的手下官員手中。
當然,權勢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好,但他們敢得罪廣大的六部堂官嗎?
別看他們品級低,只有六七品,但他們人數眾多,牽扯甚廣,而且一品二品的官員都是從六七品慢慢爬上來的。
顧景雲將這個難題拋給內閣,他們要不放權,那你們就自己去革員吧,把閒散下來的官員革掉,或是放到地方上。
二者選一,總有一個是你必須妥協的。
顧景雲他早就想這麼做了,不過他不掌實權,也不願捲入政治的泥淖中,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當沒看見,只用心教導李安,計劃著等他地位穩固,一言九鼎時再由李安自己改革。
但現在見幾人因為“朝政忙碌”的事你苦惱我傷心的,他就忍不住多了兩句嘴。
誰讓為此苦惱的都是自己在乎的人呢?
寶璐且不說,李安是自己的弟子,皇帝也是他比較喜歡的皇帝,所以既然他們都不痛快,那就把不痛快轉移掉,讓別人不痛快好了。
皇帝和太子都心動起來。
內閣的權勢的確是太大了,其實現在內閣擁有的許多權勢本來就屬於六部,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六部地位越來越低,內閣掌權越來越深,一些事務也被習慣性的交到內閣,這才讓他們的權勢越來越大。
現在顧景雲的提議也不過是在向以前靠攏,把本屬於六部的權勢歸還於六部。
只是這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