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計的小書吏、賬房、破產小掌櫃之類的。
他們都是小市民,甚至可以說是無產者,處境不比那些農民好到什麼地方。
辛棄疾對此心知肚明。
按照辛棄疾所學習的蘇詠霖的理論知識當中所描述的,這是因為光復軍大起義目前其實只是被統治階級的最底層、也就是地主豪強接納,並未得到更進一步的廣泛接納。
地主豪強們普遍只能對自己的家鄉有影響力,在縣一級別的地區之中稱王稱霸,影響力有限。
而更進一步對州府乃至於路一級別的行政區擁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們對光復軍大起義則相當冷淡、戒備、敵視。
知識分子們普遍不覺得光復軍能持續多久,他們還是念著金廷,念著科舉,覺得只要金廷大軍主力南下,光復軍就會完蛋。
光復軍現在雖然聲勢很大,但是必然不能長久,與其相信光復軍、投靠光復軍,還不如等著南宋北伐的時候直接投靠南宋得了。
總而言之就是不信任。
蘇詠霖擊潰金軍鐵騎之後威名赫赫,但是這在知識分子眼中只是開啟局面的第一步。
這些眼界開闊思慮周全的人和那些土豪鄉紳是完全不一樣的,雙方掌握的訊息並不對等。
所以他們和光復軍之間維持一個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你不折騰我,我不折騰你。
他們不想幫光復軍辦事,但是同時也不敢得罪光復軍,怕被殺,而光復軍也顧忌他們的影響力,本身也希望得到他們的效力,所以並不侵犯他們的利益。
這種狀態廣泛存在於山東、河北。
蘇詠霖在他的手稿中判斷了起義成功的三個步驟和最大的預兆。
第一個步驟是成功發動底層農民、流民、賤民。
第二個步驟是成功發動地主鄉紳等下層統治階級。
第三個步驟是得到知識分子的廣泛信賴和投靠。
其中第三個步驟也就是起義成功的預兆。
知識分子永遠是最會待價而沽的,也是最懂得謀身的,其中很多人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到黃河心不死,一旦他們成群結隊的倒戈了,那就說明王朝氣數已盡。
反之,那就說明一切還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也就是說當前階段蘇詠霖做為光復軍兩大首腦之一,在知識分子眼裡,可能依然是個賊,只是一個比較犀利比較能打的賊。
他們打不過,但是心裡不服,更不可能讓家中女兒和一個賊結婚,把整個家族的格調降低了。
除非這個賊跳躍了龍門,成為真龍天子,那麼他們才會追著趕著衝上來抱住真龍天子的大腿獻媚,並且送女兒。
在此之前,想都別想。
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底氣呢?
因為只有他們讀書識字,只有他們會統治,能治理地方,其他老百姓辦不到。
所以他們是奇貨可居,不管統治者怎麼變換,他們不會變。
城頭再怎麼變換大王旗,鵝城還是那個鵝城,不會變。
辛棄疾當時看到這一段落的時候,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燒,覺得蘇詠霖真是把這群讀書人看透了。
越看蘇詠霖的手稿,再把這些內容結合實際來看,辛棄疾就會發現兩者驚人的相似,蘇詠霖似乎早就看穿了一切。
“唉……”
辛棄疾嘆了口氣,轉而看向了蘇詠霖,見到蘇詠霖也看著他。
“蘇帥,我……”
“幼安,你就是我所描述的那種另類,和我一樣的,不屬於我們這個身份的絕大多數人的那種另類。”
辛棄疾有些意外,沒想到蘇詠霖似乎看出了他的所思所想。
“蘇帥,既然如此,我就不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