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支上帳篷,讓陳香和熊貓小崽進去休息。
大家簡單吃了口乾糧,繼續幹活。
高遠帶人把箱子運到洞口,陸飛帶著小奶狗和王心磊來到最後一個房間。
房門開啟,裡面橫七豎八擺放著十二隻大箱子。
連續開啟兩隻箱子,跟上一個房間一樣,還是瓷器金銀器居多。
開啟第三個箱子,陸飛看到一件好東西。
這是一件掐絲琺琅八寶紋長方燻爐,高十公分,蓋面長三十公分左右,寬十五公分,底面略小。
燻爐呈長方形,朝冠式雙耳,垂雲式四足。
四壁以灰白色琺琅釉為地,飾掐絲彩釉八寶勾蓮,蓋面無釉,作銅鎏金鏤空紋飾,邊框為一週“”字紋,邊框內飾繡球紋。
底部施琺琅釉彩花,中心掐絲填白釉如意雲頭紋,長方框內掐絲填紅釉楷書“大明萬曆年造”六字款。
此器胎體較薄,成型規矩,釉面比較平滑,砂眼較小。
這些特徵表現出萬曆時期琺琅燒造工藝的進步與發展。
明萬曆時期,掐絲琺琅器的風格特點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琺琅色彩的運用和色調搭配上。
這一時期除繼續以藍色琺琅作地色外,新出現了白、綠、赭色地,或在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兩三種顏色的琺琅作地。
琺琅色彩偏淡,且較盛行暖色或中間色。
由於當時的宗教氛圍,八寶紋、字紋等吉祥紋飾充斥在琺琅器的裝飾中,是一件極為罕見的大寶貝。
尤為重要的是,這件燻爐還是萬曆款兒,這就太牛逼了。
現在世界公認的萬曆掐死琺琅,只有十九件。
其中十一件都流失海外,還有三件在寶島故博,整個神州只有五件,全都是鎮國之寶永不出境。
不過那些跟眼前這個燻爐都有一定的差距。
先不說燻爐的超高製作難度,光是字紋,這件燻爐就是蠍子粑粑獨一份兒。
除了這件燻爐,還有一件了不得的大傢伙,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獸耳三環尊。
這件三耳尊高將近七十公分,口徑三十五公分出頭,底徑也有二十五公分,是個十足的大傢伙。
此尊通體施淺藍色琺琅釉為地,飾掐絲琺琅花卉紋。
腹部依次以紫、白、黃、紅、白、黃色六朵纏枝蓮大花構成主題圖案,頸、口沿與肩部分飾纏枝蓮和垂雲紋。
頸下與足上部均飾葡萄紋和蕉葉紋各一週。
圈足內正中凸起鍍金雙龍,環抱陽文“大明景泰年制”楷書三行款。
此尊腹部、頸部及底足處釉色明顯不同。
腹部釉色鮮豔明快,尤其是墨綠色及紫色晶瑩亮澤,為明以後各朝所不見。
而頸及足部的釉色灰暗乾澀,且裝飾圖案的風格也與腹部不同。
由此可斷定,此尊是在元代琺琅罐的基礎上後配頸、耳、環、足等改制而成,底款兒應該是後刻上去的。
不過,不管是景泰的,還是元朝的,這樣的大傢伙,都是極為罕見的重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