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數量空前大的信件和這些信件當中表達出來的強烈旳或是沒那麼強烈卻依然很堅定的思想傾向,復興會中央也出現了兩種態度。
有人贊同這種思想,有人反對這種思想。
贊同的人認為這是寶貴的革命熱情,不該撲滅,而應該予以支援。
支援他們的熱情,讓他們的熱情燃燒起來,燒燬舊世界,加速新世界的到來。
大明不能長久停留在舊的社會形態,而應該儘快向新的形態轉變,將所有的一切都進行變革,甩掉舊包袱,全力向前看。
否則就會出現類似於洪武三年、四年間那場巨大的腐敗風波。
那場腐敗風波給復興會和明國帶來的傷害至今依然讓人心有餘悸,很多人都在反思那是為什麼,為什麼曾經一起奮鬥的同志們會墮落,會被金錢和奢靡的生活腐蝕。
現在看來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那就是接受與舊勢力共存的局面,從而給了舊勢力接觸、腐蝕革命者的機會,讓心志不堅定的革命者發生了異變,從而引發了之後一系列的事件,然後才是那場規模龐大的大整頓行動。
那場風波之後,蘇詠霖公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且提出要革命到底的口號,遂將腐化者與舊勢力一起徹底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明國吏治由此煥然一新,一直到如今,都沒有再出現什麼大的問題,至少復興會內部沒有再出現什麼大的問題。
可見蘇詠霖自己都承認與舊勢力共存是一件錯誤的事情,既然如此,他們又怎麼能忍受繼續和社會層面上的舊勢力共存呢?
必須要將他們全面掃除,然後在它們的屍骸之上建立起嶄新的理想社會,完成大家為之奮鬥流血的革命理想。
革命者如果不能前進,不能持續戰鬥,就必然後退,就必然會把一切都給葬送掉。
這樣做困難嗎?
當然困難,但是既然當年蘇詠霖能在三年內覆滅強大的金國,完成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那麼就證明三十年完成革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有蘇詠霖帶領他們前進,只要蘇詠霖帶領他們奮勇向前,那麼一切就絕對不是不可能的。
持有這種觀念的中央幹部數量不大,但是聲音非常響亮,他們希望在這件事情上繼續複製蘇詠霖三年覆滅金國的奇蹟。
而不贊同的人認為這種情況並不正常。
他們搬出蘇詠霖自己的建國總結作為論據,與支援派進行辯論。
他們認為蘇詠霖自己都說自己能夠三年覆滅金國是由極大地僥倖成分,主要原因是金國內部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給了他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於是他舉起民族主義大旗進行鬥爭,團結了所有非女真族群,短時間內就聚集了強大的力量。
且當時金國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突出,皇帝完顏亮要改革,內部保守派不願意改革,竭盡全力妨礙完顏亮的政策。
完顏亮一面和起義者作戰,一面又要和內部的離心勢力作戰,且自身能力有限,昏招連連,並且最終死於內亂。
完顏亮一死,金國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為戰,蘇詠霖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舉推翻了金國政權。
這是十分僥倖、危險且不可複製的一件事情。
成功雖然是必然的,但是三年成功卻有極大的偶然性,這是起義之前蘇詠霖自己也沒有預料到的事情,以至於明國建國的倉促。
儘管蘇詠霖用中都總務局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醞釀,但時間上還是不夠,不得以接納了大量舊官員進入明政府,遂釀成了之後大整頓事件。
這一事件的起因就可以總結到滅金太快、幹部隊伍人數不足且對治國難度預料不足這幾件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