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又一座農莊被摧毀,一戶又一戶地主豪紳被摧毀。
他們有的被殺死,有的被俘獲,然後發起復興會的傳統藝能,用以摧毀他們束縛農民的精神枷鎖。
等農民們完成了覺醒之後,等待著他們的就是入獄,或者被送往以積石州為代表的邊遠地區興建軍鎮,為未來明軍的征戰討伐做貢獻。
而他們的土地將收歸國有,並且分配給農民們耕種,真正使得耕者有其田。
農戶們有了土地就能安定下來,而佔據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階級安定下來之後,社會秩序也就安定下來了。
小農經濟固然有其落後和脆弱的地方,但是快速穩定的特性也是為數不多的優點之一。
這個時代大部分人也沒有多少想法,能吃飽肚子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太重要。
需要明確的是,經過金帝國的摧殘和一通亂搞,明帝國如今的經濟模式依然是小農經濟為主體,商品經濟並不是主流,蘇詠霖發起的區區數年的建設並不能改變明帝國經濟的根本性質。
所以明帝國依然是個明確的農業國,主要生產力的來源也是農業,主要稅款的來源也是農業,商業方興未艾,工業更是還看不到影子。
明帝國尚且不具備超脫時代限制的可能,這條路非常漫長、久遠。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正是因為家底子薄,沒有太多罈罈罐罐,所以明帝國經得起蘇詠霖的一番折騰,也經得起他的大動作。
哪怕他更換城市裡的官老爺,消滅農村裡的地主老爺,只要有一口飯吃,餘者也不會引起什麼動亂,大家也不會有什麼動亂的想法。
等訊息傳到有想法的人的耳朵裡的時候,該結束的早就結束了。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時代兩面性吧,沒什麼人認字,沒什麼人瞭解世界,大家的眼界都在周邊的一畝三分地上,所謂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傳承自悠久古代的生活方式。
他們天然的渴求穩定的生活,拒絕且畏懼變革,當自己發起決然行動的時候,他們只會渴求著一切快點結束,不要影響到他們穩定的生活。
就是這樣吧……
有些時候,蘇詠霖也會如此考慮。
不過此時此刻,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做思考,他正在抓緊時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選拔官員。
經過大清洗清洗掉的舊官僚們所留下來的位置需要有人填補。
有些位置可以靠原來的副職遞補,直接抓起行政工作,有些則不行,需要從頭開始選拔,需要蘇詠霖親自參與選拔以任命一些重要官員。
比如尚書省的職位,比如各大部門的職位,孔拯等人被解決掉之後,事情還要有人做,各部門內部沒有被清洗掉的官員連驚慌都顧不上,就立刻投入了繁重的工作之中。
其他的不說,黃河還要繼續修,很多事情繼續湧入中都的中央朝廷,需要各部門協調辦理。
各地修路的,修城池的,練兵的,建設兵器的,乃至於一些科技發展上的事情,一股腦的找上門來,別說群臣,蘇詠霖這個皇帝也是跑前跑後,直接負責某些事情,以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
然後擠出時間做人事工作,親自參與人事會議,對政法學校裡面出來的年輕人進行面試,選拔合格的可靠的人選,快速填補空缺職位,減輕其餘官員的負擔。
這段時間蘇詠霖非常忙碌,儼然成為了一頭老黃牛,低著頭拼了命的幹,生怕因為自己的一點過失而使得國家政局在最脆弱的時候受到損害,影響大局。
是以,他不敢有絲毫懈怠。
而隨著他的勤勤懇懇,越來越多的復興會員出身的官員越過科舉考試這一環節,直接被吏部光明正大的安排到了那些空缺出來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