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堂堂安理會委員,難道還配不上你蘇聖人出馬嗎?
再加上蘇懷一味吹捧華夏古文化,讓他這個歐羅巴人心中很是不舒服。
所以這一談到建築,布朗議長也想挫挫蘇聖人的氣焰。
海哥在旁邊蘇懷解圍道:“咱們華夏氣候好,木頭多,方便啊,這金陵是人間天堂,根本沒有那些大石料……”
卡尼聽著卻冷笑反駁道:
“我看你們華夏人用木頭,肯定不是華夏沒有石頭,只不過是你們古代生活水平很低,所以儘管木結構房屋很容易燃燒,你們還是一根筋的,用木頭做房子。”
此刻眾人正聊著,已經看到了他們下個目的景點,遠遠在半山的一座高大的佛塔……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教堂神廟,長城運河。
蘇懷看遠處佛塔,心中也暗想,這走過去還需要一段時間,不如趁此機會,解開眾人的誤區,於是搖著摺扇笑道:
“誰說我們華夏不會建石料房子,在《史記》中記載:‘如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可見周朝華夏就建過石料房屋,並不稀奇。”
蘇聖人搬出《史記》,現場的人都頓時一愣,蘇懷卻悠然笑著:
“我們選擇木頭,不是能力不夠,而是石頭的缺點,正是木頭的優點。
在原來的社會,木頭在節約材料,勞動力和施工事件方面,比石頭建築優越的多。
在同期對比,華夏建築是世界上最節省的建築,換句話說,華夏既然有足夠的石材,足夠的勞動力,也不會考慮去建築存之永世的石頭的龐然大物,因為何必要擺擺浪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呢?”
蘇懷說著,笑著望向卡尼:
“卡尼小哥,你說華夏人用木頭是一根筋,可在我看來,其實你們古歐羅巴人用石頭蓋房子,才是死腦筋才是。”
卡尼被駁得一臉漲紅,仁娜和紀巧巧聽著都“噗哧”笑出來,這蘇大聖人又開始他的忽悠表演了。
“死腦經?”布朗議長微微皺眉,顯然欣賞不來蘇懷的“冷幽默”,不悅問道:“蘇先生,不如說說,我們怎麼死腦經了?”
“死腦經的地方在於。”蘇懷說著用扇尖點了點自己的太陽穴笑道:
“你們總喜歡把建築物看作是一件永久的宗教紀念物,於是用盡自己的所有來完成這件工作,陵墓,神廟和教堂,都是為了一個永恆的世界服務。
因此,在建築上,你們西方人,通常是不惜經年累月,甚至一代接著一代去完成在思想上認為是不朽的工業。”
蘇懷說著,不由露出不屑地笑容道:
“你們剛剛提到的那些大災難後存下幾根柱子,所謂著名的西方古代建築物,都是花上數十年,甚至百年計的事件才完成的~
比如西亞波斯的百柱殿,一共建了58年。
雅典奧林匹克宙斯神廟的建築群,一共經過了306年才完成。
而羅馬的聖彼得教堂,建築了120年,建好後,光是建造柱廊又是多花了兩年,總共122年。
而反而過,我們華夏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只不過在位11年,卻完成了阿房宮,渭水長橋,驪山陵,長城,馳道等等規模巨大的建築工程。
而漢代的長樂宮,其規模是佔據了了十分之一的漢長安城……”
蘇懷說到這裡,轉頭望向了布朗問道:
“布朗議長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布朗此時看蘇懷的眼色都變了,剛才蘇懷說出的聖彼得大教堂用了120年他是知道的,但是而後兩年建造的柱廊,他卻沒聽過,因為在大災難之後,聖彼得大教堂只留下了主體框架,其他都被海水侵蝕殆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