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國計民生的大事,為史學家豔稱的“慶曆新政”,實際上也是由晏殊總領其事的。
他這一生攪動風雲,已經是坐在了火藥桶上。如果再牽扯到軍權,這火藥桶非爆了不可。
要知道文官,不,應該叫他們政治人物,他們從來都不在乎做的事是否與國與民有利,他們看中的從來都是政治利益。
晏殊很想提醒趙禎不要引爆這個火藥桶,但是望著趙禎的眼神,晏殊很清楚一件事情。
那他知道如果皇帝真的下定了決心想要調動別的軍隊不太容易做到,畢竟大宋的武人已經受到了文人數十年的打壓,但是這不是說就沒有聽令的了。比如楊家,只要皇帝下旨,他們還是會聽的。
只不過這樣一來,君臣的矛盾只會激化。太宗之後,文官們很是弄死了一批武將精銳後,文官的權力才漸漸攀升到了頂峰,武將才開始被壓制,但是皇帝最近的行為是越來越抬舉武人了……
是。妖魔鬼怪們是需要武人的力量,文官們基本用不上。但是陛下啊,不知生,焉問死?
這妖魔鬼怪歷朝歷代都有記載,然而它們卻沒有一個擁有禍亂朝廷的能力。武人卻有。
別的不說,就把最近跟皇帝頂牛,不行新政的這一批文官全部拿下,整個朝廷就要癱瘓。
當然,如果一個接一個的罷職奪職甚至是砍頭,只要皇帝有膽量,不怕殺的人頭滾滾,有當年五代十國的兇狠,那麼朝綱還真的有可能被重塑,整個社會秩序都會被重塑,當然,大明會混亂一陣子,然後會有無數的人因此喪命,甚至會有人造反。
但一個唯皇命是從的朝代也許就這麼誕生了。
硬骨頭總歸沒有軟骨頭多,這一點兒已經在五代十國證明過了的。現如今朝堂上的硬骨頭之所以看起來比較多,是因為大部分這是大宋朝,不會治文人罪的大宋朝。
趙匡胤是武將造反奪權,深知驕兵悍將難以駕馭,所以當皇帝后儘可能不重用甚至還要像防賊似的防範武將。而治國又需要人才,不重用武將,就只能重用文人。這一時期,不殺文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普通人可以透過科舉考試讓自己“朝為牧田郎,暮登天子堂”。開國皇帝趙匡胤制定的一系列重文輕武的政策,花錢買和平導致武將無用武之地等原因造就了文人地位的急劇攀升。
趙匡胤曾立誓碑於太廟密室,後世君主祭祀及新太子即位,均須恭讀碑文: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趙匡胤的政策使得宋朝的文人生命安全有了保障,可以說,宋朝的文人才是真正獲得文人尊嚴的!而且,宋朝文官的俸祿極高,皇帝有意識的將國家收入的一大部分拿出來“賞賜”給每一個士大夫。正是“恩逮於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財取於萬民者不留其有。”
有這樣的皇帝,大青巾們才會團結在皇帝身邊。至少這是文官們努力菅造與維繫的。
可是現在,皇帝頻頻動用軍隊。他想幹什麼?
晏殊望著神色不對勁的皇帝和內侍,心中的驚懼可想而知,他連忙跪在地上大喊道:“陛下!請陛下三思!請陛下三思!陛下!不能這樣做!太祖太宗的祖制。小小的妖魔鬼怪,不足為慮。一旦動用刀兵,不僅武夫重新奪權,大宋社稷亦會不穩!陛下!陛下三思啊!”
什麼妖魔鬼怪。晏殊並不在乎,他就怕趙禎食髓知味,真的重用起武人來。
而這是很可能發生的。畢竟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情況。契丹人與西夏人全欺負過大宋了,而大宋是怎麼轉危為安的呢?
那絕不是什麼歲幣的功勞。只有軍隊能打,歲幣才有用。如果軍隊不能打,再多歲幣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