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阮煜豐在下面豎起了大拇指。
但是馮喆的話還沒有說完,他覺得屯茂林說的對,關於農民,青幹班這四十來個人沒有人比自己更有發言權,而自己已經在報紙上發表了文章,就不要怕面對挑釁的時候鋒芒太露,就算是言辭激進,也是可以原諒和接受的,畢竟這是課堂,課堂中發表意見和學術見解屬於爭鳴和研討,更何況今天這是由常滿紅提問引起的紛爭,屬於老師在問學生,趙楓林自己耐不住跳了出來,而生活有時候恰恰就是需要一點刺激的,馮喆覺得自己在此時、此地,在自己經歷了這麼多之後,必須對趙楓林和他所代表的行反擊。
第329章 我已經不再是我(九)
「你說的集體主義和傳統文化壓制我們,依據是什麼?怎麼一個壓制?」趙楓林沒讓馮喆繼續,追著說道:「在歷史長河中,儒家以『仁』為本,崇尚仁者愛人,孔子『以國為禮』,為政在人,孟子以『仁政』為倡導,『唯仁者宜在高位』,荀子『隆禮而重法』,認為『有治人、無法治』,這都是很開明的思想,就算在今天對我們也有一定的借鑑作用,華夏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不是隨便的一說就能被抹殺的。」
趙楓林的話一說完,馮喆看看教室裡眾人的表情,介面道:「誠然,我國在先秦時代就百家爭鳴,法家、墨家、道家、儒家以及各種學派交相輝映,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瑰麗的色彩,但是最終都表面歸統與儒家,成了執政理念,這些都不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行政』,千百年來國人只有被奴役,被專制,也根本不存在什麼行政,非要說行政的存在那是在粉飾、在為統治者辯護、在給自己臉上貼金——就像趙楓林同學說的,歷代統治者他們所鍾愛的所執行的都是人治治人,而不是法治,大家都知道,人治和法治是有根本的區別的,可以說是水火不容的。為什麼?因為完善的法律和規章只能讓老百姓有法可依,從而不能讓君主出口即憲、即律、即令,讓統治者不能為所欲為,導致會削弱他們至高無上的威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