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多大年歲。老人穿一襲素色深衣,圍著灰色布裳,身上背一個小小的藥囊,邁步似乎挺緩,可實際行走速度還真不慢。
二人心知這必然就是南華仙于吉了,趕緊疾趨而前行禮。于吉瞟了他們一眼,也不說話,卻側過身,緩行幾步,讓開大道,跟道旁一片灌木叢旁停下腳步。連左慈在內,三人都跟過來,再次拱手,老人這才終於開了口:“吾知卿等來,何為也。”徒弟左慈都已經跟我說過啦。
說著話斜睨張祿:“卿其畏我乎?”張祿趕緊回答:“既見長者,敢不觳觫?”于吉笑一笑,突然問了一個八杆子打不著的問題:“卿知何謂‘緣’耶?”
“緣”字的本意是衣袖上的飾邊,當然張祿明白,于吉肯定不是想說衣服的事兒——“緣者,因由也。”于吉點點頭,說:“今有笮融於淮上浴佛,吾往見之,因與論因緣。釋家所謂因緣,有其因,亦成其果也。”
張祿聽說過那個笮融,這人是徐州刺史陶謙屬吏,鎮守下邳。他是虔誠的佛教徒,每年四月八日佛祖誕辰日都要大開****,施財舍物,耗費竟達億錢——當然啦,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錢本來就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來的。于吉說我跟笮融聊過,咱們說因緣,只是指原因,佛家說因緣,卻更注重原因所導致的結果。
“諸物相連,諸事相牽,莫不糾葛,以成經緯。有其因而必得其果,得其果乃必有其因,其因果相系者,即緣也……”
張祿是沒想到,于吉一見自己,不提讖言的事情,直接就開始講課了。歸納總結于吉的話,大意如下:
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有所關聯的,事物之間互相交換能量和資訊,就此統合為大大小小、環環相扣的各層系統。世上沒有完全不搭介的物,也沒有完全不搭介的事兒,區別只在於關聯是緊密是鬆散,是從前有所關聯、現在正在關聯,還有將來會有關聯。就事而論,這些關聯有其先後,乃成因果,因果之間的聯絡,就是佛家所說的“緣”。
講完這一大套,于吉才終於進了正題:“卿等訪吾,亦其有因,必生其果,緣之所在,吾不得不卜也……”然後一指郄儉:“郤元節事,吾觀之如掌紋……”相關郄儉的事兒,我探察起來,就跟反掌觀紋一般簡單、清晰——“然卿之事,吾不可得見矣。”但是算來算去的,就連於吉都算不明白張祿。
為什麼會這樣呢?于吉說了,那只有兩種可能性:其一,“卿之能在吾之上。”你要是修行的境界,或者神通法力比我強,那我就肯定算不明白你——張祿明白其中道理,就好比前幾天郄儉想算相關於吉的事兒,結果兩回都被打斷,嚇得不敢再算了一樣。當然啦,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張祿修道才幾年?就算日後成就可能超過於吉一萬倍,這會兒可還算不上什麼高人哪。譬如兩名棋手,一個初學,一個九段,只要初學者是在認真下,而不是隨手擺子兒蒙人,他的棋路,每落一子的用意,九段高手必然是洞若觀火啊;可是九段高手下出來的棋,初學者就不可能瞧得明白究竟有啥用——即便這初學者悟性很高,將來還有機會成為棋聖,這會兒該糊塗還是糊塗。
如果排除這種可能性,那麼就只剩下一個結論啦——“卿之所處也高,所繫必大。”你一定關聯著一樁等級非常之高、範圍影響非常之大的事件,想要搞明白你,就先得摸著這樁大事兒的脈絡。事情越大,必然也越是複雜,恐怕不是我一個地仙所能夠輕易窺測的——所以我也算不明白你。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智商的問題,而是眼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