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濟民神色冷酷:“陳樹三,陪著這位沈先生去請湯議長。如今革命軍興,萬事火急,可不要讓大家等太長時間。否則,哼!”
一聲冷哼,讓沈維周脊背上直冒白毛汗。
陳樹三,名叫陳磊,字樹三,目前就讀於孫元起創立的湖北高等工業學堂。他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工作,如今武昌城頭飄揚的九角十八星旗,就是他和趙學詩、趙師梅兄弟一起製作的。他不太出名,可他的親兄弟一大代表、革命烈士陳潭秋,大家一定不陌生。
陳磊二話不說,便陪著沈維周去找湯議長。
所謂“湯議長”,本名湯化龍,字濟武,湖北蘄水人,日本政法大學畢業,現任湖北諮議局議長,是立憲派的一員健將。1910年在北京舉行各省諮議局聯合會第一次會議,他被推為會議主席。湯化龍倒也不難找,此刻就貓在家裡。聽說革命黨找他出來做事,自然死活不肯:“這種掉腦袋的事如何能做?我不出去!”
因為干係自己身家性命,沈維周在一旁苦勸不已。同是諮議局議員的胡瑞霖不知出於何種考慮,也勸道:“濟武,你老在家中藏著不出去也不是事兒啊!依愚兄之見,倒不如挺身而出,直接告訴那些革命黨,說‘文人不知治軍理財,還請另選高才大能,以免耽誤大事’,或許還可以脫身。”
胡瑞霖的意思很明白:出去幫革命黨做事,以後清政府反攻倒算,只是可能掉腦袋。但這群革命黨都是愣頭青,你在家裡藏匿不出,他會以為你抗拒革命,沒準現在就把你崩了!兩者權衡,倒不如現在出去敷衍一番,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吧。n。et說網/ 全文字…;
思忖良久,湯化龍只好帶著七八個議員來到諮議局。等他抵達時,商議內容已經換成了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推舉誰來擔任湖北軍政府的首腦?
其實在武昌起義半年前,文學社、共進會等團體召開會議時,也曾提到革命成功後該推舉誰擔任臨時都督的問題。當時革命團體的領袖,劉公也好,孫武也好,蔣翊武也好,儘管在革命過程中各自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論威望和能力,都還不足以服眾,難以領袖群倫。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人倒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孫中山遠在海外,短期不可能回國;想請黃興等人來主持大局,可人家又看不上九省通衢的中部省份,一直遲遲不來。商議來商議去,他們推出了一個人選: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人,早年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甲午海戰後,得到張之洞賞識,便跟隨來到湖北訓練新軍,現任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類似後世的旅長)。他為人謹厚,治軍嚴格,對士兵比較寬和,尤其善待從軍的青年學生,所以無論底層士兵還是革命黨人,對他都頗有好感。
在革命黨看來,推舉黎元洪有三個好處:
第一,黎元洪是清末著名將領,推舉他出來可以懾服清廷,號召天下,增加革命軍的聲威。也可以避免清廷給革命軍冠以“叛軍”“土匪”的罪名,使得各省不明真相,出現無人響應的局面。第
二,黎元洪是湖北人,是鄂軍將領,他出來可以號召湖北士紳、鄂軍部署附和革命。
第三,黎元洪雖然出身行伍,但頗有文化,能文能武,容易合作,也有能力領導革命。
當然,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好處,就是文學社和共進會的三位首腦地位差不多,如果從中選一位,必然導致其他兩位心中不滿,難以擺平,索性不如推選一個外人,可以暫時避免出現內部爭權。
武昌起義當晚,接連發生一系列突發事件,劉公遠避漢口,孫武受傷住院,蔣翊武被迫離開武昌,起義隊伍群龍無首。推舉誰來擔任湖北軍政府的臨時都督,便成為起義成功後最迫切的問題。
湯化龍聽到這個問題,沉吟良久:
說白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