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出“以空間換時間”的持久戰戰略思想兩件事最為世人所津津樂道,被稱為“一個蔣百里就兩次打敗整個日本陸軍”。蔣百里之所以能有偌大名聲,究其根源,除了本身才智過人外,還在於他的交遊顯赫,有眾多名人的抬愛與捧場。章太炎的誇獎只是其中之一。
在蔣百里成長過程中幾乎一路都有貴人提攜,首先他出生於海寧的大族之家,他的祖父蔣光煦是清代著名藏書家,所輯刻的《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至今為文獻學家所寶愛。在少年時期,他得到時任桐鄉縣令方雨亭的賞識,而方雨亭是民國時期歷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衛戍總司令、福建民軍總司令、代理福建省政府主席方聲濤的父親!
在求是書院讀書時期,蔣百里又屢屢得到監院陳漢第的照拂,後來在東北更是多次得到陳漢第的通風報信才因禍得福、化險為夷。陳漢第之後曾歷任國務院秘書長、清史館編纂,而他的弟弟陳敬第(陳叔通)更厲害,建國後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
至於在日本求學期間結交蔡鍔、梁啟超、張瀾、李烈鈞等;在德國見習認識廕昌,進而與袁世凱搭上關係;娶妻與海寧査氏搭上關係、女兒嫁給錢學森,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趣聞。毋庸贅述。所以說,一個人自己行還不行,還得要別人說你行。同時說你行的人也得行,這樣你才能真正行!
不過蔣百里雖然才能卓著,又有貴人提攜,但實在是時乖命蹇。在他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涯中,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但卻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而且謀劃的戰役也大半以失敗告終。只能不斷顛沛流離於各軍閥之間。仕途也坎坷波折,大多數時候是在軍事教育界或文藝界混碗飯吃,而不能以軍事將領自命。
至於“浙之二將”另一個的蔣尊簋。則是近代詩界三傑之一蔣智由(其餘兩人是黃遵憲、夏曾佑)的兒子,也算名門之後。如果沒有孫元起搗亂,真實歷史中他應該在辛亥革命之後擔任廣東都督府軍事部長、權攝廣東都督。等浙督湯壽潛改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總長,會被推舉接任浙江都督兼民政長。孰料經過孫元起這隻蝴蝶一扇。他不僅在廣東沒有撈到好處。在浙江也被湯壽潛指定的後繼者朱瑞壓得死死的,根本沒有出頭機會。最後被朱瑞以“出國考察”為名禮送出境,再也沒有下文。
被章太炎吹捧的“浙之二將”,一個不務正業,一個被掃地出門,確實有負國學大師的期許。他們別說與官至四川都督、海軍總長的蔣志清相提並論,只怕眼下與蔣作賓相比,蔣作賓都有些不太願意。所謂“抬愛”恐怕不是敷衍之詞!
梁啟超卻道:“蔣介石、蔣雨巖是後起之秀。可與百里、伯器並稱‘國之四蔣’,假以時日。未必不能與日本史上的‘德川四天王’(指德川家的四位家臣酒井忠次、本多忠勝、神原康政、井伊直政)媲美,也算是中**事史上之美談!”
如果有熟悉近代軍事史的人聽到這句話必然要拍案大笑:要照梁啟超這麼說,那再加上蔣翊武、蔣鼎文、蔣光鼐等,豈不是可以組成類似於“日本七柱槍”的組合?如果再多拉上一些姓蔣的阿貓阿狗,說不定還能拼湊出像“德川十六神將”之類的合稱呢!
“任公,你怎麼會認識百里校長?”孫元起笑罷隨即問道。在他看來,梁啟超是言論界的領袖,蔣百里則是不解風雅的丘八,兩人應該毫無交集才是。
蔣百里搶先答道:“當初方震因為避禍逃到日本,想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