涯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那就是採訪你。”
“採訪我?”
“對!”莫理循目光灼灼,“要知道,你不僅是當今世界最有名的科學家,同時又是中國著名的政治人物,這種錯綜複雜的身份看似矛盾衝突,卻又合而為一,讓英國民眾也為之大惑不解。如果你能接受採訪,親自解答我們的困惑,必定可以吸引大量的讀者!”(未完待續。)
三一五、書生挾策成何濟
孫元起眨眨眼睛:“莫理循先生,與其談論我的個人經歷來滿足英國民眾的獵奇心理,不如我們來探討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以及近年來遭受列強的凌辱,讓你的封筆之作發表在《泰晤士報》上以正視聽,揭示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壓迫,消除英國民眾對中國的歧視,那豈不是更好?”
莫理循愣了片刻才答道:“自從有了約翰遜博士,歐美有志之士誰還敢歧視中國人?而且你所經歷的三十年正是中華帝國天翻地覆的時期,如果能夠結合你的人生歷程,向英倫民眾介紹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以及近年來遭受列強的凌辱,相信效果會更好!”
孫元起沉吟片刻,點了點頭:“也好,那就開始吧!”
王國維見採訪正式開始,便起身告辭。
在王國維出門後,莫理循很快丟擲了第一個問題:“根據西方科學史學者的考證,‘揚克?約翰遜’這個名字為世界所知,開始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名為《鈾、釙、鐳輻射射線的實驗研究》的論文。這篇論文開啟了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新紀元,也開啟了近代物理學發展最光輝、最燦爛的‘約翰遜十年’。
“但令學者們大惑不解的是,在此之前‘揚克?約翰遜’完全寂寂無聞,不僅沒有任何文章發表,甚至在耶魯大學也很難發現任何印跡。按照道理來說,在遍地美國人的耶魯大學校園裡出現一名中國學生。就好比在雞群裡站著一隻仙鶴、沙堆上擺放一塊金子,應該絕對引人注目才對。請問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孫元起道:“當時我在耶魯大學的時候非常平凡,也非常低調。絲毫沒有任何人關心我,我只是默默地學習。你可以把它理解為韜光養晦或者厚積薄發。中國經典著作《莊子》裡說:‘若夫積水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正是那些年的辛苦努力,才有後來許多論文的發表。
“雞群裡站著一隻仙鶴、沙堆上擺放一塊金子或許非常引人注目,但是仙鶴群裡夾雜一隻火雞、金庫裡落了一粒沙子,或許就沒有人會注意到了。正如大名鼎鼎的牛頓爵士,他躲避鼠疫回到林肯郡鄉下之後才對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方面做出傑出成果。但在此之前誰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名叫‘艾薩克?牛頓’的小夥子?”
莫理循弱弱地答道:“事實上,在此之前牛頓爵士因為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已經在劍橋三一學院名聲大噪了。”
“那更早之前呢?”孫元起追問道。
莫理循道:“在牛頓爵士的故鄉林肯郡。以及他就讀過的國王中學,現在還流傳著他的奇聞軼事!”
孫元起哂笑道:“這些奇聞軼事不過是後人的附會罷了!在《聖經》中,諾亞遭遇了淹沒地球的大洪水;在中國的神話裡,女媧、鯀、禹等聖賢也遭遇了毀天滅地的洪水。這在文學上被稱為‘母題’或者‘故事型別’。在中西方都有不少共同的故事型別。其中的一個典型就是偉大的人物總會有一個不平凡的童年。然後被附會上無數奇妙的小故事。
“如果你現在到我的故鄉淮安,那裡肯定也會有很多關於我的小故事,你能認為它們都是真的嗎?如果不刻意批駁,這些故事將一直流傳,直到數百年後被學者們寫進課本,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但這些歷史是真實的麼?事實上,我的青少年就是一個普通到被